小王昨天晚上把车拆了,决定搭车到八一镇,所以早晨起床后,收拾好东西,先送小王到长途车站,而后去吃早饭。七点四十五分启程上路。
出了波密先上了一个坡,路况不错,一直到“古乡”,一路的风景都很好,有资料说象热带雨林,还真的有点象,路的两边大树参天,山间小溪随处可见,空气湿润清新,还能不时的听到动听的鸟呜。过了古乡不远的地方,又有一道化雪水横过公路,没有第一次那么大,二人比较顺利地骑了过去。
午饭是在路边上吃的。下午又走了一段后,老许说睏了,就在路边上找了个地方睡了一觉。一直到通麦都是油路。资料上说从波密到通麦是九十三公里,实际上是八十五公里。到通麦时才四点多一点儿,看看时间还早,就想再往前赶一段,起码赶到排龙,最好能赶到东久。
通麦到排龙号称通麦天险。出通麦没有多远就是土路了。拐过一个弯后,看到了通麦大桥。这是一个吊索桥,桥面铺的是木板,只能单向过一辆汽车,桥的两端都有武警守卫,两边的汽车由武警指挥排队等候过桥。我们骑自行车的不受限制,顺利地通过了大桥。找了个地方拍了张大桥的照片,过桥后的路特别难走。这里的道路特别窄,如果两台车要会车,必须先呜笛示意,在事先设计好的地方会车,否则谁也过不去。第二是起伏大,坡虽不长,但非常陡,上坡时的视线看不出去二三十米,下坡时又只能看到眼前,底盘低的轿车很可能托底走不了,马力小的车又可能上不去。我们俩骑的自行车都有感觉,老许就因为后边太重,有几次都根本骑不上去,险些摔倒,只能推着走。途中有一处,远看一座小山挡在路当中,名曰“擎天柱”。在到达排龙之前有一个“易贡国家地质公园”,还有一个“雅鲁藏布大峡谷,排龙——扎曲徒步游”景区。因时间太紧没能进去看看。七点到达排龙,觉得在天黑之前赶不到东久了,就找旅馆住下了。
在排龙住在了“排龙饭店”,老板是一位少妇,她介绍说:在排龙只有她家和另外四家是汉族,其他户全是门巴族。原来这些门巴族的人受藏族人的欺负,躲在深山里,解放后才迁出来。现在大部分门巴人都由政府安置到“八一”镇去了。这些门巴人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青棵和玉米。生活习惯与汉族相近,饮食与藏族相差无几,婚事特别简单,只要男女双方说定了,女到男家去住就是了,不办酒席,没有彩礼,也不举办任何仪式。丧事怎么办尚不清楚。
行程:101.77Km
累计:4134.06Km
2009年6月17日:(第60天)
早晨天刚亮,于六点零五分就出发了。本想今天就赶到“八一”镇,结果没赶到,住在鲁朗了。出排龙七八公里,土路就结束了,也就是说今天早晨七点二十五分结束了此次骑行川藏南线的八百公里烂路的行程。又走了半个小时,在一座小桥的桥头吃早饭。周围的风景特别好。座座青山,云雾缭绕,还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淌过。照了一些照片,还摄了像。
九点三十四分到达东久。满有信心地中午可到鲁朗。但是从东久开始就等于开始爬色季拉山了,一直是上坡,两个多小时才走了十六公里。时已中午,也饿了,只好先吃午饭。吃的又是从雅安带的压缩饼干和牛肉。
吃完饭没走几步就见到了资料上所说的鲁朗兵站,这里距鲁朗还有十一公里,接着爬坡。在距鲁朗还有四五公里的时候,有一个“石锅总店”,还有一个旅游景点。景点不售门票,园里有射箭、骑马等项目。我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到达鲁朗镇时已经是五点了。鲁朗这里有一道全国闻名的特色菜肴——石锅鸡。是用石锅饨的鸡公。石锅出产在墨脱,用火山岩石凿制而成。因在鲁朗这个地方气候、水质及环境的各项指数最适合这种石锅烧制菜肴。所以全国范围内乃至全世界只有这个地方烧制的这道菜味道最鲜。一口石锅的价钱从几百元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这也是我们住在鲁朗的原因之一。我们的晚饭吃的就是这道菜。去的石锅店的老板正好是昨晚所住“排龙饭店”老板的女儿。店名是“鲁朗新星石锅店”。受到了优惠,花一百元本来是小锅,吃的却是大锅。主料是一只鸡公,配料有猴头菇、手掌参、党参、枸杞、百合等等。味道极鲜,尤其是汤。只是我们觉得还是贵了一些。
行程:53.52Km
累计:4187.58Km
出波密后的路边风光
在“顾古乡”路边的一个青年团活动基地
沿途风光
通麦大桥
擎天柱
通麦天堑中可以会车的路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入口
刚刚修通的滑坡路段
沿途风光
沿途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秀美的风光
石锅鸡总店
品尝石锅鸡
高原森林观测站
高原森林
色季拉山垭口
路遇牦牛群
从色季拉山上看林芝县
世界柏树王
吾金扎菩洞
千年古堡
阿沛庄园
阿沛新村
阿沛新村的藏宝阁 2009年6月18日:(第61天)
早晨七点在街上吃完早饭,又买了几个馒头带上就出发了。出鲁朗两公里就开始上山了。路全是柏油路,很好走,只是坡度大,速度很慢,平均时速不超过五公里。走到十一公里处有一个高山森林观测站,又往上走了七公里有一个观景台,可以俯览满山遍野的高原森林。这里还有一个小卖部,两个人买了两桶方便面,用开水泡了,加上带的馒头,算是吃了午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有一个藏族小男孩兜售冬虫夏草,我花五十元买了十个。
下午两点上到了山顶。上山的路程是24.39公里。山顶上有筑路工人,但没有山的名称和海拔高度的标识。工人说这里的海拔高度是4700米,叫色季拉山。下山的坡度也很大。因此,速度飞快。下山的路上看到了好几群牦牛群,把路都挡死了,只能慢慢地通过。下了近二十公里,又有一处观景台,可以从高处看到林芝县的全貌与流经的尼洋河。下了山就是林芝县城,距八一镇还有二十公里。也觉得热了,停在路边脱了一件衣服。这时有一位姓张在八一镇打工的人,今天休息跑到林芝玩。见到我们后就和我们一起回八一鎮。途中有一处“世界柏树王园林”。我们去看了,门票每人十五元。经协商,两个人买了一张票进去看的。这棵古柏确实非常粗大,是我从未见过的,这棵古柏的胸径是5.8米,高是50米,树龄是2600年。在园林门口的停车场休息时,有一位上海老汉,比我们俩小一岁,是自己坐火车来的西藏,今天就住在八一镇的青年旅社了,他说:这个旅社很干净,价格也不贵,建议我们也住那里,他花十元钱租了一辆自行车出来玩。
后来由那位姓张的工人带我们直接到了青年旅社。在旅社又认识了一位河北河间的人,他是到这边来给一个企业当代理人的,也住在这里,聊得很近乎,还说让我们到拉萨后找他,他帮忙找适合我们的旅馆。
行程:73.54Km
累计:4261.12Km
2009年6月19日:(第62天)
上午主要是修车。吃过早饭后就去车店了。几个修车师傅一起下手,大盘拆不下来,搬子、钳子、改锥全用上了也不行,又用鎚子,还是不行,后来用沙轮锯把旧大盘锯开。都到中午了,才好不容易拆了下来。整个传动系统全都换成禧玛若的了。包括大盘、塔轮、链条,还有中轴和脚踏,共花了540元。上午还去盖了邮章,花五元钱修了一件上衣的拉锁。
下午我又去上网了,在门头沟论坛网发了一些信息和照片,因为有些功能还不会用,照片没发完就回去了。老许先是在旅馆里睡觉,起来后上街去买回了路上用的食品。我回来后把后胎又检查了一遍,找到了漏气的地方,补好后又装上。正在补胎的过程中,昨天刚认识的那位河间老乡又来了。留了一个在拉萨的联系地址和电话,叫我们到了拉萨一定去找他。
2009年6月20日:(第63天)
资料上写的是从八一镇到工布江达130公里。为了能保证到达工布江达,六点十分天还没完全亮就出发了。我的车刚修完,心里的底数还不足。
上路后向北走了没多远,左边有一座泥洋河大桥,两端还有武警守卫。昨天打听过,说是向北走,过一座桥后,一直走就行了。我理解为过这座桥,也没再问一下,就过桥了。过了桥还是向左拐,我觉得有些不对,就又问了一下,结果还是我们走错了。又赶紧返回来。继续向北走,又过了一座桥,才真正走上了正道。出了八一镇,觉得我的车还可以。今天的路况还是不错的,虽然有几个上坡,一是坡度不很大,二是也不太长。基本上都是平路,略有一些上坡。另外今天老许还是一直都在前边,速度当然不会慢。下午四点二十五分就到工布江达了。
路上经过了两个就在路边上的景点。一个是“吾金扎菩”,另一个是“千年古堡群”。都没进去,只是在路边拍了几张照片。在距工布江达还有十公里的时候,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写着“阿沛庄园”,路的对面山脚下还有一块类似的石碑,只是破旧了一点,旁边什么都没有。往前走了不到一公里,有一个阿沛新村,是福建援建的,跟村里的人打听后才知道,刚才看到立石碑的地方,就是阿沛阿旺晋美的故乡。在新村的中央有一个“藏宝阁”,可以随便参观,里边收藏着很多藏民用的器具、珠宝、奇石和根雕,还有一些图片和照片,但是无人讲解,只能看个新鲜,却不知道其内容含意。问了几个人也没能说清楚。
到了工布江达,邮局已经关门了。找旅馆找了好几家。后来找到了“电力招待所”,看好了一间平房,条件差,但比较宽敞,里外屋,外屋可以放车,每人十元。这个价格在这边是最低的了。在这边吃饭也贵,一个素菜就要十至十二元,一个肉菜得二十多元,再加上主食和汤,哪餐都要四十多元。我们就决定不去饭馆吃饭了,而是到超市买了两盒罐头,两盒方便面,还有两元钱的馒头,一共才花了三十二元。因此决定今后如果饭馆还是这么贵,就用这个法子了。
行程:131.06Km
累计:4392.18Km 今天发的又看完了,看着很过瘾! 图美文美人更美。 2009年6月21日:(第64天)
早晨六点二十就出发了,天刚亮。沿尼洋河而上,一路都是缓上坡,有几段坡度还比较大,但是都不太长。出了工布江达二十公里,在318国道的4379公里处,有一“中流砥柱”。是一块巨石,矗立在尼洋河中,上边长满了蒿草,还有哈达,也不知道这些哈达是怎么放上去的。在“中流砥柱”旁的路边上还有一个亭子,修得很清新漂亮。本想就在那里吃早饭,但由于太阳还没出来,又守着河边,觉得很冷,就又往前走了六公里才吃早饭。
饭后走了两个小时,到了“金达镇”,这个地方还很热闹,也有饭馆可以吃午饭,但是觉得时间还早,还不到十一点。十二点赶到了加兴乡,也就是“下巴唐村”,在那里吃了午饭。
下午没走多远,我就觉得睏了,在路边睡了一觉。再上路,感觉有些疲劳,速度也就上不去了。途中遇到了在“世界柏树王”聊过天儿的一位司机,刚从拉萨回来,停车跟老许聊了几句,看到我呜了下嘀,但我没看出是他来。在距松多还有两三公里时,我的车后胎又扎了。正好那里是一个“木材检查站”,就在路边检查站的房子前换备胎,有好几个司机主动过来帮忙,备胎很快就换好了。两三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松多了。时间是五点四十六分,全天用时十一个半小时。确实感到有些累了。吃完饭,写完日记就睡觉了,这是为明天翻越“米拉山”打基础。
行程:98.16Km
累计:4490.34Km
2009年6月22日:(第65天)
后半夜下了一场雨,到早晨还没停,想早走没走成,一直等到七点二十分雨下小了才上路。从松多到米拉山垭口,资料上是27公里,实际是25公里。出松多一直是缓上坡。走了一个多小时后,走了九公里多一点,在路边上吃早饭。走了十八公里后,坡度增大了,到米拉山垭口时已经十二点零五分了。从松多到垭口的实际距离是28.5公里,海拔5018.25米。在如此高海拔的山顶上有一个小卖部,是所有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顶上所没有的。路边有一个雕塑的基础,据说原来这基础上面有一头牦牛的塑像,但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还有一个公共厕所,这是在这种地方绝无仅有的建筑。山上还有很多挂经幡的人,有来的也有走的。二人在山上小息了一下,没在山上吃午饭就下山了。下山的坡度很大,不到一个小时跑了25公里,到了“日多乡”,在这儿吃的午饭。看看时间,觉得还很早,这边与北京比,约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天黑得晚,就想今天就赶到拉萨,吃完饭就赶紧上路了。
大约是下午四点到达了墨竹工卡。老许发现后圈断了三根条,圈龙得很厉害,不敢再骑着走了。想在墨竹工卡修好以后再走,有很多热心的人主动帮助我们,其中的一位带着我们找到一家修车的,修车师傅到拉萨去了。就想先住下,等第二天慢点走,再到拉萨。又有人告诉我们从墨竹工卡到拉萨有班车(长途公共汽车),还告诉了我们车站的位置。就去找这个车站,想让老许坐车到拉萨。找到后一看,原来是带顶架的金杯车,票价每人15元,自行车免票。老许想让我跟他一起坐车走,我不想放弃这段路的骑行,也觉得两辆车放在一起可能会碰撞,就让他一个人坐车走了。因为现在二人用一部手机,分别后没有任何联系办法。就与他约好在拉萨北京东路的吉日旅馆见面。安排好他上车后,已经五点多了,我就骑上车先走了。
出墨竹工卡十一公里,在路边看到了松赞干布故里。停车拍了两张照片,还请别人帮忙拍了张记念照。再上路,怕在天黑之前到不了拉萨,就一路紧跑。沿途拍了些风景照,觉得非常不错。
过了拉萨大桥就进入拉萨市区了,这时是整九点,天刚要黑。很快很顺利的找到了吉日旅馆。一问说,没见有一位从北京骑车来的人,当时我就傻眼了。心想他应该早就到了,会不会出什么事呀?可是又没有联系的办法,干着急。只好先吃了晚饭再等他了。吃完后,因吉日旅馆要上楼,价钱也贵,还不能洗澡。我就找了旁边的一家雅喜宾馆,价钱与吉日旅馆相同,但是环境好,也可以洗澡,想安排好住处再想办法找他。上楼时还把人家楼梯拐弯处的一面大镜子给碰坏了。安排好以后,就在路边上等老许,等了很长的时间,还不见他来,心里很着急。打听好从墨竹工卡坐车来拉萨的下车站是东郊客运站,就打车过去了,问了值班的人,说没见到这样一个人。回来后,我正要下车时看见了他。他说已在“青年旅舍”订好了床位。我又把雅喜宾馆的房间退了,镜子的问题,经理看我们的年岁也大了,又不是有意的,就没让赔。我随老许来到“青年旅舍”住下,安顿好以后,已经快十二点了。原来他是去会什么北京老乡耽误了时间。
行程:180.87Km
累计:4671.21Km 2009年6月23日:(第66天)
吃完早饭,先去了大昭寺。大昭寺就在八角街,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早晨朝圣的藏民特别多,可以随着朝圣的人流进去,买票当然行,不买票也可以,标价是八十五元。大昭寺距布达拉宫也不远,从大昭寺的金顶上看布达拉宫看得是很清楚的。大昭寺的门前有很多磕长头朝圣的人,所畏长头的含意有两个:一是路程长,就象路上遇到的那些;二是时间长,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就是这种人,一磕就是一天,并且天天来,到底来多少天,我就不知道了。
从大昭寺出来,就去布达拉宫了。路上顺便盖了邮章,给我的姪女姚森婧寄了一张布达拉宫画面的明信片。要去布达拉宫参观,须先拿到预约时间的免费票,拿到这张票以后,才能用它去布达拉宫购票参观。拿这张票的地点在后门,要绕到布达拉宫西头的山后边。在后门等着拿票的时候,有一个旅行社的导游问我们去不去日客则,我们也正好想去呢,就跟随她到了她们那个旅行社,咨询有关问题。最后就在这个旅行社每人花了260元签定了一份日客则二日游的协议,约好后天到我们的住处接我们去日客则。在往回走的路上,去了布达拉宫正门咨询有关购票参观的问题。而后到八角街吃了一顿藏餐,品尝了酥油茶、青棵面,还有糌巴,两个人一共才花了十元。一位藏民对我们说,糌巴和酥油茶实际上是早餐用的。
吃完藏餐回到旅馆,我上网,老许修车,断的三根条换好了,还把前后外胎调换了一下。这里的老板就是个修车的高手。在这里住宿可以免费上网,我就把这几天的情况都发到了网上。
出旅馆不远有一个川菜馆。晚饭就是在那里吃的。吃饭的时候有一对从大庆来的青年男女,男青年和我聊起了骑自行车,聊得很好。还和我们一起合了影,并相约明天听他的电话,还到这里来一起吃晚饭。我们两人为了庆祝胜利到达拉萨,买了一个扁二和一瓶啤酒,还喝了青棵酒。
2009年6月24日:(第67天)
为了能按时进布达拉宫参观,八点就出了旅馆。上街后一边往布达拉宫走一边找了个地方吃了早饭。而后到布达拉宫广场拍了几张照片。布达拉宫座北向南,前边是个广场,布达拉宫与广场之间就是北京路。广场的北侧是国旗杆,旗杆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名武警。广场的南端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东西两侧是街心公园。广场的四周都有流动和固定的警察和武警。转了一圈后,时间还有一些富裕,我就去附近的一个超市买了一支笔。在超市门前又见到了海淀的那几位骑友,他们说明天就坐火车回北京了。回来与老许会合后一起进布达拉宫。进门时,用身份证验证预约票,进了门又通过安检。安检很严格,凡是危险品,一概不准带入,包括打火机。布达拉宫建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之上,分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布达拉宫即梵语普陀洛一词的音变,意为持舟山。红山上最早的建筑始于公元五世纪,大型的宫殿建于公元七世纪,后遭严重破坏。十七世纪四十年代重建以白宫为主体的布达拉宫,成为历世达赖喇嘛驻锡地和西藏政教权力的中心。十七世纪九十年代扩建红宫,二十世纪增建部分建筑,形成今日的规模。过了安检,再通过白宫的检票后到达红宫,这时才正式购票。标价一百元,我和老许都有老年证,可以优惠三十元,所以我们俩实际购票的票价是七十元。购完票上到一个平台,可以在那里购物和休息,凭票参观的是红宫。进门的楼梯又高又陡,上去后检票打孔。到了里边的通道就窄了,也黑,不允许拍照和吸烟。窄通道只能顺着人流往前走。参观了几座佛殿,展出的展品多是各种佛像、珠宝,各世达赖活佛的画像和塑像,还有他们的灵塔。出来时是从后山门出来的。
出了大门,顺着后山随着朝圣的人流走了一圈,在返回的路上吃的午饭。回到旅馆都睡了一觉。我醒了后又去上了一会网,老许起来后去溜了一下他的车,我上完网补写昨天和今天的日记。 2009年6月26日:(第69天)
昨天随“和顺阳光旅行社”临时组团去了日喀则。昨天早晨六点起的床,当时还下着雨,洗漱完毕想到街上先吃早饭,可是没有一家餐馆开门,淋着雨又回到旅馆休息了二十多分钟才又到街上,吃过早饭,等了一会儿,接我们的车才来。可是还没出拉萨,司机说刹车有问题,就开回修理厂了。检查完后再上路,司机觉得还是不行,就换了一台车。换车又等了很长时间,真正上路已经快九点了。
途中先路过“聂唐大佛”,按照旅游计划,本应停车,让游客看一下,因时间关系,就没停车。后来过了一座雅鲁藏布江上的大桥,沿江而上,路过一个水葬台。又走了一段后,就开始爬山了。这山就是“岗巴拉山”。据司机说,上山的路有近四十公里。到了山顶可以看到“羊卓雍错湖”,这是一个很大的景点,但山上的秩序很乱,去厕所要花两元钱,“羊卓雍错湖”和“岗巴拉山口”两块标志碑旁都有人收钱,谁要以此为背景照相,不花钱是不行的。还有不少拉着“藏契”的,实际就是藏狗,也是照相收钱的。下了山以后是沿湖而行,在卡若拉冰川停了一下车,游客们都下车去拍照,我也下车拍了几张照片。走到一个是什么县,记不清了,在一个饭店吃午饭。饭后的路程经过江孜,有一个英雄纪念碑。据说“红河谷”里的很多镜头都是在这里拍的。下午四点多到了日喀则。先去了“扎什伦布寺”。通过导游的讲解,知道了一些藏传佛教的知识。如前藏后藏的分界等。十世班禅的灵塔就建在这里,是中央拨款修建的。参观完寺院去吃晚饭,晚上住在了“圣雄宾馆”。
今天早晨七点在三楼餐厅吃了早饭。饭后上了返程。返程并非按原路返回的,走的是318国道。这条路基本上是沿着雅鲁藏布江而下。在一个有桥的地方,大家都拍了照片,而后的一段路堪称真正的“天路”,因为这段路正处上坡,而路的远端直指天空,恰似顺着这条路就可以上天一样。出了这段峡谷,有一个天葬台。再往下走就是曲水县了。和去时的路在这里重合在了一起。在曲水的一家饭店吃了午饭。
饭后出饭店时,看到有一伙小孩在门口向游客要东西。有一位年青的女游客叫他们排好队,每人给了一块糖。再上路又走到“聂唐大佛”,在大家的要求下,停车了。大家都下车去拍照。又走了一段后又停在路边,那里有一片油菜花,导游让大家下车观看。而后又去了一个藏契基地,有一部分人进去看,很多人没去,原因主要是门票太贵了,每人50元。再后来就是购物了。购物点有三个:①参观藏香和唐卡的制作过程,购买藏香和唐卡;②藏医藏药;③天珠和绿松石。老许花了二十元买了一个三眼天珠准备送给孙子。我虽然什么都没买,确得到了不少有关藏俗藏物的知识。
回到旅馆,见手机有老曾的信息,我就给他回复,还没等我回完,曾、钱二人就进门了。这是一个天大的巧合,分别数天的驴友在这里不但住在同一个旅馆,还同住一室。晚上老曾坐东,大家一起吃了一顿晚餐,饭后又一起到布达拉宫广场前拍夜景,这里的夜景还是真的很漂亮。
泥洋河中的“中流砥柱”
泥洋河沿岸风光
翻越米拉山时的沿途风光
米拉山垭口
米拉山垭口上的“雪域之舟”基础
在米拉山垭口上看到的奇景
松松赞干布出生地
在松赞干布出生地留影
从墨竹工卡到拉萨的途中风光
在这段路上眼看着要下雨,赶紧跑
拉萨河上的一座吊索桥
在拉萨城外休息
大召寺金顶
从大召寺金顶上看布达拉宫
大召寺门前朝圣的信徒
在布达拉宫前留影
在布达拉宫前朝圣的藏民信徒
拉萨城内的八角街
和大庆来的年青人一起举杯庆祝胜利抵达拉萨
参观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内的无字碑
从布达拉宫上看布达拉宫广场
布达拉宫用的廉布都是用上等的牦牛毛编织的
雅鲁藏布江上的一座大桥
水葬台
为水葬的人准备的天梯
翻越岗巴拉山口的盘山路
羊卓雍错(错就是“湖”的意思)
卡若拉冰川
扎什伦布寺
十世班禅灵塔殿
从扎什伦布寺上看日喀则 终于又到拉萨了。再次祝贺,勇士们成功了,万岁。真的辛苦了,一生的愿望实现了,太伟大了。确实非常佩服你们,你们就是不怕困难,毅力坚强的真英雄啊。我也盼望有一天实现西藏之行,恐怕不是骑行。或坐火车,或驾车,亲眼看看西域风光,体会高海拔空气稀薄的滋味。到老了也可回忆美好的时光。
天葬台
天路
雅鲁藏布江
聂唐大佛
盘根错节的柳树
四车友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
布达拉宫广场上的音乐喷泉
布达拉宫夜景 今天的 看完了,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拉萨了!更艰苦的路程在等待着你们,川藏线进,青藏线回,真是一个壮举啊! 怀着敬佩和羡慕的心情,看完了您的伟大玈程。太崇拜了!本来我想统计一下,您这一路上究竟扎了多少次车胎,但我等不及,就想跟您交流,有很多问题想向您请教,
还没向您自报家门:我是天津人,也是第一年的冬泳新生,在天津水上公园二岛游泳。
我首先想请教您!在您的“骑行西藏日记摘抄”中没有提到您的高原反应,是您身体比别人好,还是您也是在路上慢慢的适应,一路上克服着不适,吃药没有?
很多人肯定也想向您一样,“无限风光在险峰”。骑车去玈行,可是摆在我的面前第一个难题就是;我不是男的不会修车補胎怎么办?————唉呀!!!您吃了这么多人吃不了的苦,可是您又得到了同样多的甜,这是别人享受不到的。————老天公平!!!
打饶您了!盼望您的回音,谢谢!!!
回复 118# 幽然的蛇 的帖子
幽然的蛇你好,我们都是朋友,没什么好客气的。四月份我们可能去天津与天津的冬泳人联谊,到时候我们可以面谈。先说说高原反应的问题。对于我们内地人来说,可能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点,这跟人的体质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骑车去,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会好得多。可是决不可怕,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不成问题。我在上五千米以上的高山时,主要的反应就是觉得四肢乏力,其它的感觉没有。也没吃药。必备的药品我们都带着呢。无论感觉如何,必备的药品还是要带的(包括便携式氧气瓶)。这叫有备无患。
至于不会修车还真是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学会(简单的修理,如补胎,其实并不难),二是搭伴。
如有兴趣和勇气,值得试一下。祝你愿望成直。 2009年6月27日:(第70天)
今天北京和江西的四个驴友就要分别了,曾、钱二人去山南,明天乘火车回江西;我和老许将踏上返程之路。我起得早,起床后,天还下着雨,就先补日记,其实也没补完,就开始收拾东西,一直到快八点了,才收拾完。曾钱二人和我们告别后先走了。我们两人八点出旅馆,在街上吃了早饭,八点二十了才上路。
今天的路还是很好走的。大部分是油路,还有一部分水泥路,只是有三段正在修。出了拉萨就是堆龙德庆县,今天是周六,邮局还没开门。一路都是小上坡,中午十二点在德庆乡的一家小饭馆里吃的午饭,到“羊八井”才三点多一点儿。计算了一下距离和时间,打算今天就赶到当雄。二十五公里上念青唐古拉山口的路用了三个小时,六点半到了山顶垭口,垭口没有山名和海拔高度的碑。这个山口的海拔是4500米。下山的路看似不陡,但走起来滑行速度特别快,时速达六十公里以上。要不是有几段在修路,我觉得最多也就是七点半即可到当雄,实际到达当雄的时间已经是九点半了。
行程:163.06Km 累计:4834.27Km
2009年6月28日:(第71天)
因为想盖完邮章再走,所以没早起。纳木错也没去。八点多才出旅馆,在街上吃完早饭就已经九点了,因今天是周日,邮局十点才开门,所以没等盖章就走了。
一路上坡。到达丸子山垭口就已经十二点了,垭口没有山名和海拔高度的标志碑,资料上写的海拔高度是4444米。因为山顶上没有吃饭的地方就继续往前走,直到三点半到达谷露镇才吃上午饭,吃完饭就已经四点多了。
本来想今天到那曲,到不了那曲也要到罗马镇。从当雄到那曲的距离是170公里。出来的又晚,要是早点出来,到那曲是没有问题的。八点十分到了罗马,村口有一个公安交通检查站,向警察咨询了吃住的情况。回答是这里没有旅馆也没有饭馆,只有两家藏餐茶馆。最后经站长同意,在他们的一个玻璃棚子里支帐蓬。晚饭和他们一起吃。这是出行以来,第一次自己支帐蓬露营。其实还算不上是露宿,要算也只能算是半露宿。在这里手机还是没信号。
行程:140.21Km 累计:4974.28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