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海 发表于 2014-7-21 21:01

入伏时节,烟台海蜇猖獗,多人被蜇伤——罗大海冬泳日记2014年7月20日

本帖最后由 罗大海 于 2014-7-21 21:02 编辑

罗大海冬泳日记2014年7月20日


         入伏时节,烟台海蜇猖獗,多人被蜇伤  

2014年7月18日开始入伏。入伏时节,气温闷热,也是海蜇猖獗的时候。前几天下海,海蜇蜇了身上好几个地方。今天上午10:30下海,向北游到小红旗处,海蜇显现。忽然感到右臂胸前碰到了海蜇。再向前游,好多海蜇。大都二三十厘米大,帽子找下,口朝上。离水面大都四五十厘米深。我蛙泳紧紧漂在水面上游,跑出海蜇群,返回到齐胸深的水时,海蜇就没有了。一看右臂胸前,一片红肿的疙瘩。和我同时下海的十几个泳友,没有不被蜇伤的。下午又有好多人被蜇伤。


据海蜇多次蜇我,觉的今天是碰到海蜇的嘴的部位了,瞬间它就喷出一口,身上一片密集的中弹。那几次是碰到海蜇的须,锟鞭子似的,就是一条弧线。或者一个点一个点的,属于点射。还有一旦游入海蜇群,海蜇吐出的毒液还漂浮在水里没化解时,一旦碰上,也会被蜇上。轻者,痒。重者,海蜇会蜇死人的。


海蜇蜇了怎么办?正好碰到一位扑捉海蜇的泳友。需要用白矾化水,抹上就见好。白矾是碱性,海蜇毒液是酸性。碱性克酸性,很有效。回家一试,果然奏效。只是裟人。


唉!游个泳容易吗?夏天海蜇蜇,秋天小咬咬。遍体鳞伤。这就是冬泳人为换的健康付出的代价吧。

凉爽 发表于 2014-7-21 21:10

   在这个季节海蜇盛行要小心啊!:o   青岛也有不少泳友被蛰伤了!:(

罗大海 发表于 2014-7-21 21:39

凉爽 发表于 2014-7-21 2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这个季节海蜇盛行要小心啊!   青岛也有不少泳友被蛰伤了!

我也是被海蜇蜇的不得不关注学习一下海蜇


转帖:


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上面呈伞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

喜栖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有时也达40米,水温8-30℃,适宜水温13-26℃,盐度12‰-40‰,适宜盐度14‰-32‰。

喜栖弱光环境,在静水浮游速度4-5米/分钟,风向、风力海流和潮汐等因素对海蜇的水平分布有明显影响。


喜栖息于半咸水、底质为泥、泥沙的河口附近海域,对淡水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干旱的年份可随潮进入河道。在风平浪静、多云、阴天或黎明、傍晚,一般都浮在水的上层或表面;遇有大风、强光照射或夜晚则活动于水的下层。
海蜇的中央口及口腕基部愈合,依靠口腕和肩板上众多的吸口及其周围的触指上的刺细胞捕吸食物和防御敌害。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幼蜇切除口腕后,一周即能再生。

由海浪和空气摩擦面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海蜇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把海蜇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


毒性原理
海蜇毒液蜇伤人体后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如海黄蜂水母,刺丝可分泌类眼镜蛇毒,对人类危害最大,蜇伤后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


僧帽水母含有“催眠毒素”,蜇伤人体后,患者多日才能消除伤痛。中国沿海常见有随寒流漂浮于黄海一带的沙海蜇,能分泌肽毒。海蜇毒素在刺丝囊内贮存和分布,1克刺丝囊含有5500万个单刺丝囊,一般在捕捞后,经加工处理其毒性可迅速消失。


研究发现,海蜇毒素为四氨络物。导致严重的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人被海蜇蜇伤后因毒性大小和毒素多少以及个体敏感程度不同而症状各异。


毒性症状


人体皮肤薄嫩处最易蜇伤,一般可在数分钟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轻者可在20天左右自愈。


敏感性强的患者局部可出现红斑水肿、风团、水泡、瘀斑,甚至表皮坏死。患者全身表现可有烦躁不安、发冷、腹痛、腹泻、精神不振及胸闷气短。重者多咳喘发作,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并伴有脉数无力、皮肤青紫及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征象。若抢救不及时,这类蜇伤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蜇伤统计


中国海域广阔,每年7一9月均有相当数量的海蜇蜇伤病例发生,以前主要为捕捞海蜇的渔民,在海滨游泳戏水的被蜇伤患者。如秦皇岛海滨近几年蜇伤病人达3400多人。据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医院统计,自1989年5年来,共收治被蜇伤病人3030例,其中引起暴发性过敏性肺水肿者占0.3%,有4例死亡(均伴严重休克)。


案例1987年7月29日,大风将大批海蛰吹进北戴河海滨浴场。海蛰长长的触手犹如少女的头发,圆圆的“脑袋”美玉般可爱,一收一缩地游泳更是潇洒动人,许多浴客被其迷惑,纷纷用手去抓住它、抱它。然而,正是在这“亲密的拥抱”中,600多人被蛰伤了;一位叫李云芬的女青年中毒极深,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预防蜇伤


预防海蜇蜇伤最重要之处在于避免与海蜇接触,尤其是作业渔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切勿麻痹大意。捕捞时尽量用工具而不直接接触海蜇须,有特异敏感体质的人应禁止下海作业。海滨旅游地在海蜇汛期应设浮标栏网,井在海边建立醒目宣传警戒标志,并配合防伤害的科普教育宣传广播,以提高游人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


下海游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发现海蜇千万不可碰触,更不能捕捞,因在海上一旦发生意外,更不易抢救。一旦被海蜇蜇伤,伤者切不可惊慌,只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一般都能较快好转和痊愈。反之,如果被蜇伤者举措失当或大意麻痹,则易出现溺水、跌伤或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危险和加重病情。
医务人员提醒:千万不要抓捕、触碰海水中漂着的海蜇。一旦被海蜇蜇伤,不要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可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或明矾清洗伤处。若损伤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繁殖情况
海蜇的生活周期历经了受精卵→囊胚→原肠胚→浮浪幼虫→在自然海域经二三个月生长后成水母成体。

渤海辽河 发表于 2014-7-22 04:37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辽河 于 2015-4-29 13:24 编辑 <br /><br />.

日不落 发表于 2014-7-22 05:34

前几天我去营口鲅鱼圈游泳遇到白色软体水母与海蜇有区别吗?会蜇人吗?吓得我快速游回浅水区。
请朋友帮助解释指教!谢谢!!:handshake:victory:

凉爽 发表于 2014-7-22 19:28

      谢谢朋友的好帖介绍,由于害怕被蛰,俺已经穿上连体泳衣了!:handshake ;P

罗大海 发表于 2014-7-22 19:40

凉爽 发表于 2014-7-22 19: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朋友的好帖介绍,由于害怕被蛰,俺已经穿上连体泳衣了!

穿连体泳衣倒是防海蜇的一个好办法。烟台也有不少女士穿着。昨天,好多烟台男士泳友,都不敢下海了。

罗大海 发表于 2014-7-22 19:42

本帖最后由 罗大海 于 2014-7-22 19:42 编辑

日不落 发表于 2014-7-22 05: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几天我去营口鲅鱼圈游泳遇到白色软体水母与海蜇有区别吗?会蜇人吗?吓得我快速游回浅水区。
请朋友帮 ...
白色软体水母就是海蜇。您还是很精明的。遇险而避。

罗大海 发表于 2014-7-22 21:24

渤海辽河 发表于 2014-7-22 04: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转:海娘贴:   

      夏季游泳最好随身带个小药瓶子内装上小苏打,一旦被海蜇蜇伤上岸立即抹上苏打粉再搓揉几次就好了,千万记住蜇后不要再吃海蜇了,吃上海蜇后,会引发体内中毒,毒发身亡。若5分钟内不及时抢救就麻烦了。
   
      前些年威海有一年死了3人。说是白天被红须海蜇蜇后,晚上在旅店又吃鲜海蜇送命的。


   体内中毒自我急救措施:先用手抠喉咙把胃内的海蜇吐出来,马上喝半碗苏打水,并用苏打水洗洗前胸避免气道堵塞,再吃上扑尔敏。不要等救护车来了,就晚了,5分钟之内必须自我拯救。还有终身不能再吃鲜海蜇了包括海蜇皮。以上是俺的体验。


经验之谈。太好了。你这个经验从没听说过。多谢交流。众人受益。
您的网名起的很好。欢迎光顾罗大海的帖子。有好经验多过来交流。



凉爽 发表于 2014-7-22 22:34

罗大海 发表于 2014-7-22 19: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穿连体泳衣倒是防海蜇的一个好办法。烟台也有不少女士穿着。昨天,好多烟台男士泳友,都不敢下海了。

   穿连体泳衣是防海蜇的唯一办法,青岛不少男士也穿了!;P

万理长城 发表于 2014-7-23 20:30

穿上连体泳衣:victory::victory:

万冈 发表于 2014-7-25 19:31

全副武装穿连体泳装防海蜇是最有效办法:victory::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伏时节,烟台海蜇猖獗,多人被蜇伤——罗大海冬泳日记201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