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怒江长漂之回味
本帖最后由 茂子 于 2015-7-21 10:36 编辑2015怒江长漂之回味
http://bbs.sxcm.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9214&fromuid=19873
(出处: 平湖论坛)
欲看详细图文报道,敬请复制链接.....
怒江,一听名字,就会让人顿升一股寒气。它奔腾于高达4000米--5000米的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江水浩浩荡荡如万马奔腾在深谷间咆哮怒吼,所以被称为“怒江”。
坐了两天两夜的汽车,我和郎杰终于来到这西南边陲的怒江边。
在江边,郎杰把手腕测温仪往水里一放,才五分钟捞起来,哇塞,“15.8°”!这样的水温,与万州的冬泳相差无几,真让人不寒而栗。难怪在后来考察水情的几天里,虽时在流火的七月,也没见一个当地人在怒江里游泳。即使后来在怒江下游的漂流日子里,水温已达18°,也没有人在怒江里扑腾。在当地人眼里,能在怒江里游泳的人绝非常人;能在怒江里漂流,那更是天方夜谭,这在他们停下车来瞪大眼睛观看我们的惊讶中能看出来。
为考察水情,我们乘车沿怒江大峡谷蜿蜒北上,触入眼目的怒江水域全由跌宕起伏的险滩,跌水,回水和暗流所组成。虽时有三五公里相对平缓的水段,也无法与用游泳方式长漂相联系。那万马奔腾,气壮山河的气势,足以让任何敢于前来挑战的人望而生畏。如斗胆前来,哪怕你只选择其中一段水域漂上一程,前方必定会有一个足以致命的险滩在等候着你,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在怒江的老虎跳险滩,我被它的威风所震撼。险滩由四个梯级滩组成,在傈僳语中被称为“腊跨洛”。此处江面收窄,江心巨石林立,如刀削斧劈,将汹涌的江水分割为两股湍流,被誉为“怒江第一险滩”。站在观景栏杆,我们能感受到江水冲击江岸引起的颤动,能看到怒江之水被巨石挟持所表现出的愤怒和狂暴。面对东坡笔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观的景象,我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所陶醉;无不为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而谦恭,而敬畏。沉思之余,心里对长漂怒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大自然,你除了敬畏,就剩下顶礼膜拜。也许是在怒江的老虎跳,我才决定彻底放弃长漂怒江大峡谷的念想,把长漂怒江的地段改在怒江的下游(六库--龙陵)300公里间。
选择放弃,需要的是勇气。我不是冒险家,只是一个对大自然的崇拜者。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为也!
最终把长漂怒江的地段改在怒江的下游,其原因有二。
一, 怒江冲出大峡谷后,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也落至800米以下,这样,许多险滩都可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这一水域,重庆野人游泳探险俱乐部的张颖去年曾经漂过,他的漂流日志对我们有所启发。在每天的漂流中,他都在漂流群里对我们给予帮助和提示。
出发之前,我没有像以前的漂流活动那样,四处发帖,邀集同僚。我认为,你即使发帖,也响应无多,因为强度太大,风险太大,去年的长江三峡长漂亦是如此。我曾试探性的问过几位漂流同道,他们都有这样或那样不参与的理由。此次幸好有郎杰的力挺和参与,才成就了这一次长漂怒江的壮举。郎杰是万州唯一曾经横渡过琼州海峡的泳友,我们一起徒手负重漂流过乌江,我相信他的实力。这次非常感谢他,没有他的参与,我很难想象,一个人在500里怒江上的孤漂能否成功。后来,尽管我们在漂流途中都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诸如触上暗礁,卷入漩涡,在回流里挣扎,被劈头盖脑的浪打得晕头转向,两人都游得脚腕肿和膝盖疼。但为了执着,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精神,我们都坚持了下来。
为了长漂的安危,自己的心思全放在漂流上。漂流之前,我都会仔细搜索卫星地图,对第二天所漂水程的距离、风险程度,可控范围,食宿地点作出行之有效的计划。长漂之余,我会随时在漂流群里向漂友打听,向当地人打听,打听前方水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圆满完成长漂,每天的睡眠甚少,常常是午夜醒来,又打开手机搜集怒江水域信息,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就是这份执着,才感动了桀骜的怒江,才让我们的怒江之漂得以功德圆满。
在湍急的怒江上漂游,我被怒江沿途的人文历史所吸引。怒江边上的茶马古道,建于清乾隆时期以江中礁石分双孔架设的双虹桥,建于抗战时期为抗击日寇立下赫赫战功的惠通桥,以及后来为打击毒品贩运的打黑桥等等,让人在漂流之中充分享受到一种历史的人文情怀,甚至让人忘记了漂流的艰辛,忘记了长期浸泡水里的苦和累。即使最后一天漂流在荒无人烟的怒江大转弯上,我始终沉浸在怒江流域中美丽的山水之间。
一段怒江一段景,一程漂流一程情。五天里,我和郎杰总共漂流了250公里的怒江水域,这应该是我漂流的大江大河中最为独特的一次。在有限日子里,我们遇上了漂流史上最为冰冷的怒江之水,遇上了最为跌宕起伏的激流险滩,遇上了吼声如雷的暗礁回流,遇上了荒无人烟的幽深峡谷。然而人生苦短,有梦可追,这一切皆不是问题,这一切皆不是我需要停止漂流的理由。我自始至终相信,我这个年龄中,很多人是没有这样的机缘和这样的体质来完成这种超然物外,欲死欲仙的漂流的,能顺利完成怒江长漂,这是老天对我的眷顾。
五天的漂流已经圆满地划上了句号,然而,当我回首长漂怒江的日日夜夜,一种“人生难得几回搏”的惬意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怒江,在我有限的生命里,也许我没有机会再投入你的怀抱;然而,你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最后,我要借此,深深感谢各位新老朋友们,感谢你们对我和郎杰在漂流怒江时的一路关心与支持;没有你们,我的怒江长漂一定会逊色不少......
赞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