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论坛
平时我们不会说:“喔!糟糕,我今天早上忘记生气了。” 而是常说:“哎呀,我今天早上又生气了,我不应该这么做的,我忘记了菩提心的誓言。” 这就是正念,随时不忘自己所发过的誓言。——大宝法王噶玛巴《胜道宝鬘集》释论
必须具有智慧和信心,小心的去理解贤德上师的心意。以正念、正知和不放逸,使身、口、意不被罪过所污染。——噶举祖师冈波巴
当我们观察一位善知识的资格时,要专注于判断与观察他是否具备善知识的德行,而不在于个人情感的好恶,感情用事,有可能让我们找到善知识,但也可能找到恶知识。因此,首先要理性地找寻与观察善知识。——大宝法王噶玛巴《佛子行三十七颂》
因为增长贪爱的缘故,内心妄想就会不断,便会整日繁忙于琐事,以至延误善法。所以要不要妄想。如是,应该扪心自问详细观察自相续。——噶当派祖师嘉言选录
如果你深陷世间八法,你就会变得脆弱。世间八法是说如果你喜欢被表扬,不喜欢被批评,如果你寻求被注意,憎恨被忽视,如果你过分地寻找快乐,过分或偏执地害怕例如痛苦,如果你只是想得到,害怕失去,如果你深陷这八种状态,你就会变得脆弱。如果你不会,就将变得强大。——宗萨仁波切《生活月刊》专访
现今这样的你,不会是十年后的你,五年后的你,甚至也不会是一年后的你。你周遭的情况一直在变迁,而你也不断以你之所以为你的方式,在回应这一切的改变。你不只永远都有无限的自由来塑造自己,而你的所作所为也塑造了周遭的世界。——大宝法王噶玛巴《崇高之心》
人身是我们种福德善根的良田,是了缘了债的平台;而死魔随时都会来把这个平台收走。我们现在就要跟死魔争时间,在它没有到来之前,要利用好这个平台,要利用好这块良田和机会,把自己该种的善根和福德都种上。在此之前,我们可不能安逸和松懈啊!
平时如果缺少善功德力的培养,遇到状况,就只能臣服于自己的负面情绪。因此,善功德力的基础愈稳固,就愈能对治烦恼。尤其,当我们坚信善功德力的重要和殊胜性,就能泰然处理各种状况。——大宝法王噶玛巴《胜道宝鬘集》
一个人无论怎样在精神上修持自己,如果无慈悲之心,将不会有太大成就。反而还可能因他自身误以为是的物质佛法而给自己及别人一种错误印象。这种似是而非、令人混淆不清的修持,甚至以此自骄者是最有害而无益的。佛曾说:不修菩提心而想求开悟者。如同在空中撒种,永远也不可能结果。——堪千创古仁波切
我们都在追求着某一个成就,也想用简单的办法、最快的速度得到成就的果位,我们的期望是这样的,但有时候,像这样很急迫的情绪反而造成内心的困惑,走入走火入魔的危险。——大宝法王噶玛巴(2010.6)
佛陀在正念觉察的基础教导中说过:“见色即见之,闻声即闻之,嗅香即嗅之,尝味即尝之,触受即触之。” 佛陀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将自心放在这些当下体验中,而当我们可以在看见、听到......时不加以标签,这就是禅修。——竹庆本乐仁波切《佛陀佛陀请开门》
我们平日不但要随时保持觉知,并且要有洞察力。我们必须洞察每个身、语、意造作背后的真正动机,若发现心有恶念,就把它放掉。我们只是觉察并接受恶念,不要否认,不要和恶念起冲突,看见、认出是恶念,然后放下,但要鼓励并喜爱善念。就这样,按部就班地,我们得以净化自己的心。——丹津.葩默
要以教法逼出你隐藏的过失,运用佛法纠正你的心,随时保持正念与警觉,无论发生任何事自己完全负责,绝不让任何一个恶念放松散乱,并以法教调服自心。如果你全部都能做到,就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佛法将有利于你的心,而追随上师就开始有了真正的意义。——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
【真心要修行 眾生是福田】/海濤法師 2016.04.26 修行是在日常生活,我們要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來保持慈悲心、菩提心,不為自己想的空性。因為你想的是對方,不是自己,這個叫空性;而且你想幫助他,這是悲心;為了幫助他,你要讓他究竟解脫,這個叫菩提心——「所以我要成佛」。 L秒拍视频
我觉得若能不偏私的,真诚、公平地去对待一切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对我而言,这就是「修心」。让我们本有真实的慈爱之心,受时间和环境慢慢拖磨,而变得虚弱的慈爱之心,透过转化修持之道再次将它开启、开发出来,而再次对众生充满慈爱。——大宝法王噶玛巴(2014.6.柏林开示)
【祭拜不殺生 平日多吃素 吉祥少災殃】/海濤法師 L秒拍视频 .
【修行要下真功夫,因為關係著解脫生死】/海濤法師 2016.04.26 千經萬典,告訴我們佛的悲心、佛如何關心眾生。我們是念佛的人,我們要怎麼樣來報佛恩呢?報佛恩最好的方法:「趕快去幫助眾生」、「承擔如來家業」。 L秒拍视频 .
【】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