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ANG="EN-US">ANG="EN-US">11月到台湾,陪同我们的台湾朋友在闲谈中介绍了台湾的槟榔西施的现象,我们有很深的感触。槟榔西施的出现大约在十年前。当时槟榔业低迷,南投县有一对漂亮姐妹出来摆摊卖槟榔,不久生意特别红火,很快就得到ANG="EN-US">ANG="EN-US">“槟榔西施ANG="EN-US">ANG="EN-US">”的美称。在槟榔西施效应之下,美女卖槟榔顿成风气,从此台湾槟榔业走出了困境,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可是竞争太激烈,槟榔业主又以攺变槟榔包装,缩减ANG="EN-US">“西施ANG="EN-US">”的制服衣料,以彩灯ANG="EN-US">ANG="EN-US">+玻璃屋+女体包装来售卖槟榔。
我们从台北去高雄的路上看到了许多 贩卖槟榔的摊位,多是设在离高速公路入口不远的交流道旁,贩卖空间是外面有七彩的霓虹灯不断旋转(屋外彩灯多寡,往往和姿色成正比)的小小玻璃屋。她们的衣着清凉醒目,外披薄纱,贩卖着槟榔。
2、槟榔西施的近照,可否看出一丝彷徨和无奈。我们车里的人买了几包槟榔,我趁机拍了两张照片。
槟榔西施多是十六七岁的少女,家庭经济状况属社会低下层,须出外赚钱维持家计。年纪太轻学历不够,找工作困难,贴在四处的招聘纸,多是急需槟榔零售摊售货员。这是她们能胜任的工作,且收入理想,一天三班制,月入至少台币3万(约10000人民币),唯一让她们考虑再三的是“清凉”的制服,即使在寒冷冬季,业主也不会为她们添加衣衫。这份工作并不如外人想像的轻松,除了当街兜售槟榔,应付买主之外,每天还得准备成千上万的槟榔,供应需求。
从槟榔摊的发展上看,既显示出商家生存的艰辛,也看出台湾岛民众在做事情上的创意与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