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蛙泳技法练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2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蛙泳技法练习视频
. Y* n! d  d- v  f% d/ T8 h      : G# S4 q# t% D. V, S/ j, [
   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游泳姿势,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泳姿,早在2000-4000年前,在中国、罗马、埃及就有类似这种姿势的游泳。    `7 W) p# N+ u6 n+ \$ S6 v4 R
     18世纪中期,在欧洲,蛙泳被称为“青蛙泳”。  
9 p" k* P  }; d  R    由于蛙泳的速度比较慢,在20世纪初期的自由泳比赛中(不规定姿势的自由游泳),蛙泳不如其它姿势快,使得蛙泳技术受到排挤。在当时的游泳比赛中,一度没有人愿意采用蛙泳技术参加比赛,随后国际泳联规定了泳姿,蛙泳技术才得以发展。  
0 q0 z$ I3 J7 j6 A蛙泳的技术环节分: 一、蛙泳身体姿势 二、蛙泳腿部技术 三、蛙泳手臂技术 四、蛙泳配合技术  
- h. D. V* Q/ ]. `2 h+ s一、蛙泳身体姿势  ' g* J8 a8 N" L/ R3 W
    蛙泳在游进之中,身体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而是随着手、腿的动作在不断的变化。当一个动作周期结束后,身体应展胸、稍收腹、微塌腰,两腿并拢,两臂尽量伸直,颈部稍紧张,头置于两臂之间,眼睛注视前下方。整个身体应以身体的横轴为轴做上下起伏的动作(见下图)。   F% B5 Z* O, r% I3 S9 `/ k
( V  d9 d7 j' Q) V
二、蛙泳腿部技术  
* d# |% b1 D/ k7 b1 z$ M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它的主要动作环节可分为收腿、翻角、蹬夹水和滑行四个阶段,这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完整动作。  6 i- a" d6 N: q3 s( v; M* `4 ^0 B
收腿     手腿是为了翻脚、蹬水创造有利的位置,同时即要减少阻力,又要考虑到手腿配合因素的需要。开始收腿时,两腿随着吸气的动作,自然放下,同时两膝自然逐渐分开,小腿向前回收,回收时两脚放松,脚跟向臀部靠拢,边收边分。收腿是力量要小,两脚和小腿回收时要收在大腿的投影截面内,以减少回收时的阻力(见下图)。  6 l6 Z! `8 \8 Z2 r# M
         
0 k1 O0 u, N- Q  R1 D; V    收腿结束后,大腿于躯干约成120-140度角(见下图),两膝内侧大约与髋关节同宽。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约为40-45角,并使小腿尽量成垂直姿势,这样能为翻脚、蹬水做好有利的准备。         
0 w5 @8 X* W& q$ @8 N翻脚     在蛙泳腿的技术中,翻脚动作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蹬水的效果。收腿即将结束时,角仍向臀部靠近,这时膝关节向内扣,同时两脚向外侧翻开,使脚和小腿内侧对好蹬水方向,这样能时对水面加大,并伟大腿发挥更大力量做好积极准备。     收腿与翻脚、蹬水是一个连续的完整动作过程。正确的反脚动作,是在收腿未结束前就已开始,在蹬水开始完成。如果翻脚后,腿稍有停滞,则会破坏动作的连贯性并增大阻力(见下图)。    f# D  G: q( h/ S2 A
         
$ l) `! M2 M2 I7 W8 v+ ?蹬夹水     蛙泳腿部动作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蹬夹水技术的正确与否。蹬水应由大腿发力,先伸髋关节,这样使小腿保持尽量垂直对水的有利部位,向后做蹬夹水的动作,其次是伸膝关节和踝关节(见下图)  
0 \8 b* a1 S- [1 @2 ?# a         
% k# `& r/ b( T3 M$ e( s( q    蹬夹水的动作实际是一个连续的完整动作,只是蹬水在先,夹水在后。实际上在翻脚的动作中,两膝向内,两脚向外已经为蹬夹水固定住唯一的方向(见下图)。
( u  G5 J  m0 d2 r1 o/ Z- ?                  
# A2 ?6 a: ]% l    蹬夹水效果的好坏不但取决于腿部关节移动的路线和方向,以及蹬夹水是对水面积的大小,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两腿蹬夹水的速度和力量的变化,蹬夹水的速度是从慢到快,力量是从小到大的。  3 q' ^  ?- D: i, O
滑行     蹬夹水结束后,脚处于水平面的最低点,这是身体随着蹬水的动力向前滑行,腰部下压,双脚接近水面,准备做下一个循环动作(见下图)。  6 |( q2 U6 @1 }2 N3 G4 A) `
          2 k2 a* B+ l& O# ]4 A7 ?
* R, [2 D: d7 I0 f+ I: I
三、蛙泳手臂技术  & J+ C/ w  X8 E  N
    蛙泳手臂划水动作可以产生很大的推动力,掌握合理的手臂划水技术,并且使之与腿和呼吸动作协调配合,能有效的提高游进速度。它的主要动作可分为开始姿势、滑下(也可叫做“抱水”或“抓水”)、划水、收手和向前伸臂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也是紧密相连的完整动作。  + Y/ k) [( x: a: G
    开始姿势 当蹬水动作结束时,两臂应保持一定的紧张,自然向前伸直,并与水面平行,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并拢,是身体成一条直线,形成较好的流线型。  # {2 Y! s, A, a; A8 k
    滑下(抓水)从开始姿势起,手臂先前伸,并使重心向前,同时肩关节略内旋,两手掌心略转向外斜下方,并稍屈手腕,两手分开向侧斜下方压水,当手掌和前臂感到有压力时,就开始划水.抓水动作一方面能给划水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能造成身体上浮和前进的作用。抓水的速度,根据个人的水平不同而不同,水平较高者抓水较快,反之则慢。  
7 i* t3 n2 L1 t' k    划水 当两手做好抓水动作、两比分制成大约40-45度角时,手腕开始逐渐弯曲,这时两臂两手逐渐积极的做向侧、下、后方的屈臂划水动作。     划水时,手的运动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手向外——向下——向后运动,水流从大拇指流向小拇指一边。后一部分:手向内——向下——向后运动,水流从小拇指流向大拇指一边。 在划水中,前臂和上臂弯曲的角度是在不断的变化,其标准是以能发挥出最好的力量为准则。在整个划水过程中肘关节的位置都比手高。手运动的路线,不应到肩的下后方,而应在肩的前下方。其速度是从慢到快,至收手时应达到最快速度。     收手 收手是划水阶段的继续。收手时,收的运动方向为向内、向上、向前。手的迎角大致为45度角。由于前臂外旋,掌心逐渐转向内。收手动作应有利于做快速向前的伸手动作,并且肘关节要有意识的向内夹的动作。当手收至头前下方时,两手掌心时由后转向内——向上的姿势,这使大臂不应超过两肩的横向延长线。在整个收手动作过程中,手的动作应积极、快速、圆滑,收手结束时,肘关节应低于手,大、小臂的角度小于90度角。  1 R) r7 b& v* M# G& ?& y
    向前伸臂 向前伸臂是由伸直肘关节、肩关节来完成的,掌心由开始的向上逐渐转向内,双掌合在一起向前伸出,在最后结束前逐渐转向下方。     蛙泳整个臂部的动作路线无论是俯视或仰视都是椭圆形的,并且是一个连贯、力量从小到大,速度从慢到快的完整过程。  
% |1 J7 A' @7 [% C) g四、蛙泳配合技术  
% P  q" j6 `+ J+ [* a    手臂滑下(抓水)的同时,开始逐渐抬头,这时腿保持自然放松、伸直的姿势。手臂划水时,头抬至眼睛出水面,腿还是不动。只有收手时才开始收腿,并稍向前挺髋,这时头抬至口出水面,并进行快速、有力的吸气。伸手臂的同时低头,用鼻或口鼻进行呼气,并且在手臂伸至将近二分之一处时,进行蹬夹水的动作,之后,让身体伸展滑行一段距离,蹬速度降低时进行第二个周期的动作。  , a& G5 M3 C! t0 |4 F( u
    在蛙泳的游进过程中,一般都是一个周期一次呼吸,这样有利于机体的有氧供应,从而降低疲劳速度。需要注意:在抬头吸气前,必须要将体内的废气全部吐完,这样才能吸进新鲜氧气。  
) H* V% [  j: v% o$ ]& P

" O. t7 }2 V* ~. ?+ E% w" _9 ^: A2 Y, S4 J) ^# w% B% c) z% u1 l
! X; P+ {& N' j. ?4 h6 S

% }  x9 F+ {. I: e2 L[ 本帖最后由 微山湖畔 于 2010-3-12 16:1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12 17: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3-14 22:09 | 只看该作者
刘秘书长在发动徐州 沛县冬泳大练兵 ,为何备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泰山游子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3-18 09:3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你!

我是冬泳一分子  喜欢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4-2 09: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谢谢秘书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4-30 07:53 , Processed in 0.02777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