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太行留下伤心,责任和喜好让我难以抉择! 9 S B" {: \6 E) l h) ~7 K
作者 安全盾
4 q( T2 ~& H, h( z6 b6 S9 Z2 j: n( ]9 x, |4 M. \: T5 D
9 n e5 I: ~6 P+ a' t" F* y 原帖地址:http://bbs.ly.shangdu.com/viewthread.php?tid=2738347&extra=page%3D1
$ P( v# P7 x: a' z; w& W5 I' a- s1 U) d+ J( f6 B: A9 R
2 m, R8 u+ @, H$ F0 | 城市的人们久已厌倦了钢筋水泥的围困,柏油马路的乏味,人群接踵摩肩的热闹……似乎片刻的宁静只能在家中的卫生间找到,所以仅仅是幻想一下不受羁绊地奔向大自然的畅快与淋漓,都让人心生双翼、无限向往。“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式的随团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部分人个性化的需求,人们更渴望回归到大自然,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体验户外探险的新奇和刺激。然而,奔向大自然的路并不都是坦途,这其中的意味“驴友”们最能体味。
: T. |; p' X1 r, |7 i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高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之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周边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
0 G7 i* X/ `( r7 H 河南似乎是一个没有优美自然经典的“土地方”,不过走进巍巍太行之后你会发现,秀丽雄伟的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中国国家地理》上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这句虽然有些许偏颇,北太行同样有其风光奇特之处,但南太行的雄奇险峻,也确实令人赞叹无比。9 y7 E- h) t3 x8 C S) [# T6 F: Z
几次行走南太行看到的都是它美丽的一面,这次南太行的另一面让伤心的人生止步在一线天前。几天来一直在反思这不幸的悲伤事故,情绪也一直低沉哀婉中。
% I- M+ g7 V1 \( q 每次出行,妻子依依不舍担忧的眼神,让我迈出家门的那一步异常沉重;只要母亲知道了,她就会在佛前上香,祷告,求佛祖保佑自己儿子一路平安!一再叮嘱:小心一点儿,危险的地方不要去;父亲虽不善言辞,可是那注视你的眼神分明蕴含着深深的牵挂。。。。。。
7 [1 Z, r. I, y3 x+ z" x9 }4 p- l 此次回到家,我说平安回来了,女儿问我你出行就是为了一个平安么?是的,我向往远山的雄伟,渴望自然的怀抱。出行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山亦是我的挚友!责任和喜好在这里交织、碰撞,使我难以抉择!
( {% `% r) |1 v8 ^ 每次出行我都怀着愧疚之心,所以只想让亲人少些担忧多分享一些旅途的快乐。此次为了不让我的情绪影响家人和朋友,我努力保持沉默,把悲伤和忧虑留给自己。
- V& v) |" \9 [8 ^% s我和“伤心”兄弟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毕竟是同道中人,为他的离去深感悲恸悲伤。伤心的离去,让许多人伤心,也让更多的人反思。。。。。。 ]: p3 r X! S: P) _, ~
洪水、地震、大规模流感、化工厂爆炸、钻油台漏油、恐怖袭击、人群踩踏、毒奶粉、地沟油……天灾人祸频发,生存不再是电影中的幻想情节,而是真实残酷的人生。& \$ {- \& `- B
生存危机并不仅仅起源于一场洪水或一次爆炸,户外风险同样不容忽视。2009年10月5日,我带领35人重装徒步穿越南太行,路途横跨山西、河南两省,行程100多里。那次南太行大穿越用了三天时间,始于山西省陵川县马疙当峡谷,走白陉古道、下七十二拐、钻黑毛沟大峡谷、入双底村、趟小壶口瀑布、探红豆杉大峡谷、观秦家磨庄园、登马武山、穿原始森林、进马武寨、拜二仙庙、过马武寨大峡谷,走磨齐,看小黄山,浏览八里沟风景区。当时由于天气不好,出于安全考虑我没有让大家走抱犊,改走磨齐,看小黄山,出八里沟。那次没走抱犊很多驴友感觉很遗憾,这太行有什么呀,这么休闲的线路没必要这么紧张。9 l9 `( e- r4 N# f2 c
今年郭亮、王莽岭、锡崖沟、九莲山、抱犊村、八里沟徒步行,连绝壁上都有路可走,让我只认识到,路永远都不会被走绝,世界上只有绝望,没有绝路,而对风险辨识不足。 7月份经历栾川暴雨写下:雨季出行需谨慎,风光无限有风险:http://www.esafety.cn/blog/u/9490/archives/2010/100868.html,也劝很多朋友说近期出行风险高,一定要谨慎。然而大山的召唤让我在2010年8月14日6时00分,招集了46人从洛阳启程再走南太行,线路基本还是,马圪当大峡谷—美丽的红豆杉大峡谷—马武寨—马武寨大峡谷—一线天—抱犊村—八里沟景区。: |# i0 X; {/ E0 w
2010年8月15号,早晨8点鹤壁、洛阳、郑州三支队伍先后同时从马武寨出发,鹤壁的队伍走在前面,郑州的在中间,洛阳的走在后面;80人的队伍非常壮观,通过老虎嘴走过大瀑布到达一段当地人叫老黄的地方,刚下过雨的道路有点湿滑,郑州的前锋队员“伤心”忽然滑下山崖。。。。。。
: o( q, d# u1 X7 M 出事的那段路,对常走山路的人来说,应该不算难走,也是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的地方。% j5 p1 R6 J5 C1 U
唐朝诗人杜荀鹤《泾溪》一诗说得好,“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险要之处,使人望而生畏,行动起来,思想高度集中,特别小心谨慎,因而事故不易发生,但平直无险的地方,人们容易产生松懈麻痹的思想,放松警惕性,却常常引发事故。这首诗包含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哲理,正如人们平时常说的一句话:“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危险。”( n# F( e ~$ B) _1 h" ?
s/ u% f: x/ ^) a6 y! s" |
户外驴行,不只是攀爬山壁、享受一览无余的美景以及体验野外生活, 户外驴行,也是一种挑战,既要冒生命危险,又要倍尝艰辛,不是每一个人都做的来的。登山十分刺激,其魅力无法阻挡,但是登山的过程也充满了挫折,有时候,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同时,登山所带来的启发和乐趣,早已超越了消遣和运动,更是令人著迷,有时甚至欲罢不能。. j7 Q7 Y' F: ?0 h% M9 R* r( v
户外运动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你帮我,我扶你,患难与共,在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无比快乐的同时,也在经受着艰难困苦的磨练,是体力和意志的考验。
6 P u# [" o5 Y% ]7 I0 Q z. K 我想告诉和我一样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这次南太行之行让我清醒的意识到,户外运动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 ?+ G7 Z0 z2 M2 r* t3 h 现在回味这次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我感悟到: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那么渺小。开心活着,真好。意外没有及时、有效化解,结果总让人痛心。如果户外运动参加者在活动前,能从思想意识、专业知识及安全配置等方面充分准备的话,可事前规避很大部分意外;同时也能增强应付意外的能力,在其发生时可有条不紊地处理,最大程度避免悲剧的发生。- Y3 N: i/ J7 ^6 M
一、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永远是户外运动第一要素。意外不只是海拔多少米才有,它往往就在大家忽略时出现。无论活动的组织者还是队员,在制定计划,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路线、队员体能等时,都要把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很多意外源于麻痹,人的潜意识里谨记安全,意外可以较大程度避免。
, V: h( V4 q& {" v 二、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良好身体素质。户外运动集远足、登山、露营、攀岩、野外求生等综合技能于一身,对参加者的专业知识与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不能仅靠热情与胆量。适时补充专业知识;定期体检,途中遇到不适不能硬撑,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安全的保障。# Z- p2 e" m% D! H
辩别自身的能力和状态是自我安全的基本保障,是确定自已是否合适参加或者退出哪一种类和等级户外运动的根据,也是判定自己是否需要队友协助或救护的依据。辩别自己身处自然环境的危险度及安全等级,才能准确提示自己或告知他人采取必须的防护关注和相应的救助措施。一般来说,极高山以下(海拔小于5000米)的户外探险活动,除非突发主动来袭性的灾祸难以预先判别外,行进性、衍变性的因素导致的气象或地质灾害,容易导致落伍迷踪、滑坠跌落、陷泥溺水等事故的危险情势,绝大多数都是可以运用户外知识常识经验并辅以简单工具通过对天气、山形、岩质、沟壑、地貌、洪势、水线、路标、沼泽的观察或试探加以基本辩判。其实,很多易发自然灾害的场景、情势、规模等历史信息,就非常直观地刻划在山体、岩壁、落石、河床等遗址之上,仔细搜寻、用心观察,并不难察。辩别领队、向导、其他队友的活动安排,及时提出自己的合理异议,既是做为同行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在克尽对自身及集体安全保障的义务,经过理性判辩的最终安排,尽管它可能不是最正确的,但却是最合符自助组织民主规则并具有自觉遵守义务的安全措施。应辩莫辩,临危自痴。
1 `' V/ L" K( c# l 三、完善的安全配置。包括:(一)专业知识与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教练、处理紧急意外事故的医护人员等必需的人员配置;(二)参加者服装与装备的专业配置;(三)常规药物、医疗器械、通讯设备等等。: S# ]1 u/ \( n
四、户外第一原则:永远把自己照顾好!要依靠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在遇到没有预计到的问题或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要量力而为,不要蛮干,很多时候放弃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9 d% l# M& T. d T- V" s8 h
当前户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穿件冲锋衣就认为自己是驴了。但是又有多少人或他的家庭充分认识到了户外的危险和无情。许多把户外当作休闲和旅游的人,是无法面对和承受扑面而来的山难……AA户外许多人理解成费用AA,这是当前AA户外最大的误区,其实不仅仅是费用AA,责任和风险同样AA,因此户外出行时,不是只有队员面临危险,领队也同样面临户外的危险。3 z" R6 E# u/ G6 e* R) E
五、动身前要做足功课。对每一次户外活动,都不可以轻视,如果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而不做好充足的准备,那往往会吃苦头的。出发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收集好本次户外活动路线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确保自己的体能和身体状况适合参加相应的户外活动。
* A$ X$ k% h# b( H6 \ e* H# S4 @
六、要强调团队精神。不要丢下大队伍,整个队伍应该保持首尾都能联系的状况,不要因为自己体能好就丢下大队伍自己跑。如果有能力的话,去帮助收尾,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格。记住,不抛弃不放弃,也是户外运动的真正精神。
& t: I! c. S+ G/ h 七、不走夜路。登山或徒步中,不要与其他队员的距离太远,要不时前后呼应,不要单独行动。服从领队的领导,行动统一。避免在灌木丛中及有落石、雪崩的地区行走。在山地行进,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牢记户外安全原则,尽量不走夜路。
' G& K8 Y$ h* A" i7 n; R" E; F 八、露营时要避开水。露营时应尽量在坚硬、平坦、干燥的地上搭帐篷,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确保阳光充足;营地尽量不要搭建在棱脊或山顶上,不要溪谷、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避免在崖岸下、枯木下、大树下搭帐篷;为保证宿营时不受潮湿侵扰之苦,最好是选择沙地或岩屑地等排水好的地方扎营,尽量不要在草地上搭建帐篷。* L6 u6 D- R. K0 T; {5 B% E
看了这些也许大家会明白,我为什么不让一些老驴走捷径,为什么我有全队最好的溯溪鞋不用,号召大家都穿着登山鞋下水。这是因为一些老驴走捷径没问题,后面跟上新驴就麻烦了;穿着登山鞋下水是看到一些穿着拖鞋、凉鞋在崖壁上走太危险,是想让大家学者我不换鞋即安全又节省时间,后来看大家怕穿湿鞋该换的都换了,我也在后面的行程换上了溯溪鞋,湿登山鞋背着真沉。
5 D! Z, n$ x5 J! r' m& ~: E- T2 w: R; C% u6 I! I/ s' @# B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周密详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合适的装备,以及正确的决策会让我们离危险远一些。
9 ~# E( u: s9 j7 C# ]" ` 总之,风景可以随时欣赏,生命不能重来,高高兴兴出游,平平安安回家。户外运动有风险,准备好了,心中有数才出发!安全、快乐、健康的户外运动是我们倡导的户外生活方式,这是最根本的。如果说我们生活在这种安全、快乐、健康的户外生活状态中,我们每个人的户外生活质量就得以提升,我们会享受户外运动,感受到户外运动给我们带来真正的乐趣,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希望大家在户外运动玩得安全、健康、快乐,而不是意外风险总是在户外运动中发生!2 r6 c* G3 U9 Q5 O: }
以上是这次南太行穿越活动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直观的、真实的体会,让朋友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还想告诉更多的人:珍爱自己,珍重每一天。
! k8 F6 v$ J1 Q/ f+ O1 O1 B 户外。如果没有了安全和责任,那将是一条不归路。
1 w; L/ p5 K" P+ g 户外。如果没有了刺激和挑战,也就缺少了生命的阳光。- N% X3 g* d: N6 Z) W/ R
南太行之行教训是深刻的,生命是珍贵的。
3 a4 o8 l( ?% k" F1 o 虽然有一天我的生命会象那些流星,从天际划过,但是我的灵魂却会与自然同在,永不陨落。; g1 Z' [4 V/ A6 [1 s
生命依然绚丽,阳光依然灿烂。
& [ _; t6 {. h* Q$ X 我还要继续走下去,走遍千山万水,不管风雨阳光,山高水长......* M" w6 e8 n5 e' P# W: v6 n
感谢家人在我出行时分担着我的责任,担忧着我的安全和对我的理解。" U$ G1 \, {" m/ q7 a
感谢所有与我一起走过 南太行的驴友们。! d) ^* S* {& P% p0 u4 v9 G5 B
最后我想说再次上路,我将怀着感恩的心,把快乐带给家人、朋友;恐惧和痛苦埋在心底。 x9 _4 C1 F9 k7 O( u8 d# t3 Q
面对大山的召唤,责任和喜好真的让我难以抉择!4 e: i! Z4 s5 \" `' S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