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爬坡八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17: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鲨王 于 2011-6-29 17:15 编辑
, A* @) U9 ~5 I. U7 j+ g
8 p; j2 _" v+ S. k; E8 {1. 放松。很多人要上坡的时候,总是手把抓得很紧。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可是用在骑车上坡却不适当。你应该轻松的抓着手把,这样,你不但省力,比较能吸收震动,碰到障碍或松软路面也比较不会失控。你可以把手和下巴当指标──你双手抓得越紧,下巴咬得越紧,肩膀和上半身通常也就缩得越紧,爬起坡来也就越吃力。 * {9 g5 E9 [, [9 b, v3 \* E1 k

6 {" t- C: _$ r& g# n2. 踩踏采用高转速。如果你的齿盘和腿力都容许,上坡时踩数尽可能保持每分钟七十转左右(以上亦可)。采重档低踩数踩起来比较重,会增加心跳、耗能,自己也会觉得比较吃力。这样,等到真正需要最后一把劲的时候,你已经没有力气了。注意力集中在踏板上,有意识的踩圆圈,整个圆圈平均施加压力,每一圈都踩完,踩完整。踩到底以后脚踵不要提高。   |$ K+ x2 e  A/ y: k

1 J8 m) h) u# O* @+ x3. 交替使用不同的肌肉。如果是爬长坡,屁股在坐垫上的位置可以前后交互调换:在后面的时候,大部分使用屁股的肌肉,虽然效率较低,但是力量比较强;换到前面时,大部分使用腿部肌肉。你可以这样思考:上半身前倾大约四十五度时,大部分使用屁股肌肉,上半身比较直立时,使用大腿肌肉。两者互相交换调节,彼此都有机会休息。
* P& C" v8 G* A
# S; q4 c# B8 X) l, ?* _8 y: Y4. 改变呼吸习惯。呼气的时候专心的让腹部「往下掉」或故意把腹部「往外挤」,用力呼气却被动吸气(和平常的习惯相反)。这种方法能够改善「气流」,让你不会喘不过气。爬坡的痛苦与紧张常常使骑士摒住呼吸,作不平均的喘息,这一点必须觉察,改变。可是呼吸还可以帮助踩踏。让呼吸和踩踏同步(不一定要一对一)。除了短坡、极陡坡之外,爬坡不但要懂得用力量,还要注重节奏。 4 O4 r- R2 F' s0 D* s1 F
! V7 |9 V) `* w- r2 C& ]8 X
5. 排路线。爬坡时,特别是崎岖的路面,排路线非常重要。爬坡时你的动力本来就比较少了,可是每一个障碍都会消耗你的动力,所以你要避开难骑的路面。爬坡时眼光放在远近两点,远点在前方约六、七米、十米不等。近点注意当下的轮下,每通过这一点就要在远近两点间排出三、四个通过点,依此路线前进,一路如此。这样你才不会「突然」遇到难骑的路面,措手不及。
  [2 i; z( X6 V( Y, v, }4 ]. P  D& {3 g- W4 S* `) V
6. 骑外弯道。爬坡遇到转弯时,你眼前会有两条曲道,内曲道比较短但比较陡,外曲道比较长但比较缓,尽可能靠外曲道骑,虽然比较长,不见得不利。
+ v; Q  y% K3 X9 l* t4 J' g4 H/ d5 Q# C
7. 尽可能保持正前方直骑。左右穿梭是爬坡到了没有办法最后的手段。稍稍一点转向,纵然只有一度,都会增加百分之六(车轮的)前滚阻抗,三度的转向,前滚阻抗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尽量保持正前方直骑心理勉强,生理舒服。
* O. J: W. D: x
5 U4 q6 {3 X2 M6 x8. 观想。寻找五、六米、十五、六米前方路面上一个点,假想那个点和你的单车之间有一条绳子一直在把你往那个点拉。听起来有点蠢,可是却真的可以帮助你爬坡。 6 B0 Y! Z1 D" `- R
以上八点,各位车友可以实际细细体验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白山龙 +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1-6-29 2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7-1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7-6 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7-6 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9-12 00:48 , Processed in 0.05927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