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亚马逊河流量达每秒219,000立方米,流量比其他三条大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大,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公里,占南美州面积的40%;支流数超过1万5千条。亚马逊河也是世界第一长河,长达6,800公里(以秘鲁南端为源头)。亚马逊河从北纬5度伸展到南纬20度,源头在安第斯山高原中,离太平洋只有很短的距离,经过秘鲁和巴西在赤道附近进入大西洋。 纠错 编辑摘要 目录
亚马逊河 - 概述
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是南美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发源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一路向东,沿途接纳了1000多条支流,全长6400千米,最终注入大西洋。亚马逊河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千米,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立方千米,相当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6。[1] 从秘鲁的乌卡亚利-阿普里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发源地起,全长约6,400公里(4,000哩),比尼罗河稍短。它最西端的发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100哩)高耸的安第斯山,入海口在大西洋。有一片森林名叫瓦西亚森林,面积大如冰岛,每年有数月水深九米。还有一些称为伊伽普斯的地区,大部分时间淹没在水里。雨林几乎全年闷热潮湿,日间气温约摄氏三十三度,夜间气温约二十三摄氏度。在距大西洋一千六百公里的巴西的马瑙斯附近,宽十六公里的黑水河内格罗河汇入白水主流。巴西人认为这里才是亚马逊河的起点,称其上游为索利蒙伊斯河。?流经秘鲁城市伊基托斯的亚马逊河亚马逊河的源头最近才正式确定,是在秘鲁安第斯山区中一个海拔5597米的山峰叫奈瓦多·米斯米的山峰中的一条小溪。距离秘鲁首都利马大约有160公里,在利马南部偏西,1971年第一次认定,直到2001年才正式确定,溪水先流入劳里喀恰湖,再进入阿普里马克河,阿普里马克河是乌卡亚利河的支流,再与马腊尼翁河汇合成亚马逊河主干流。 从马腊尼翁河的支流瓦利亚加河以下,河流就从安第斯山区进入冲积平原,从这里到秘鲁和巴西交界的雅瓦里河,大约有2400公里的距离,河岸低矮,两岸森林经常被水淹没,只是偶尔有几个小山包,亚马逊河已经进入了亚马逊热带雨林中了。[2] 亚马逊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它浩浩荡荡,千回百转,蜿蜒流经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滋润着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使亚马逊河流域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1] 亚马逊河 - 发源
亚马逊河
由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的乌卡亚利河与马拉尼翁河汇合而成,向东流贯巴西北部,一路向东,沿途接纳了1000多条支流,全长6400千米,最终注入大西洋。亚马逊河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千米,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立方千米,相当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6。 亚马逊河上游约长2500千米,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约1000千米,落差达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条系列急流瀑布;下段为两条巨大支流注入亚马逊河的两个河口之间的河段,因为进入亚马逊平原,流速缓慢、曲流发达,至末端河宽约2000米。 亚马逊河中游流经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全长约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水深45米,河宽3000米,流速缓慢;河中岛洲错列、河道呈网状分布,两岸河漫滩宽30~100千米,地势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畅;河流两侧支流众多,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呈羽状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宽至11千米,河深99米。
在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全长6,437公里(以乌卡亚利河源起算)。支流长度在一千公里以上的有20多条。流域面积622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面积的35%,包括巴西、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大部或部分领土。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水量终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为22万米2/秒,洪水期流量可达28万米2/秒以上,为世界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约5.2‰。进入平原后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为0.7-1.7米/秒。水深河宽,巴西境内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马瑙斯附近深达99米。下游河宽达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状,宽240公里,浅滩沙洲罗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奥比多斯。干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轮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鲁的伊基托斯;全水系内可供通航的河道长度达3万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但尚未充分开发。 亚马逊河 - 主要支流
亚马逊河
亚马逊河在入海之前形成巨大的河汊网,并与南面的托坎廷斯河和帕拉河汇合,浩浩荡荡流入大西洋。河口宽三百二十公里,其中两条河汊由马拉若岛分隔,该岛面积与瑞士面积相当主要支流,由马莫雷河(Mamore)和贝尼河在玻利维亚比利亚贝利亚镇(Villa Bella)汇成后北流,成为玻利维亚和巴西的界河。与阿布南河(Abuna)汇合后,于巴西境内曲折东北流,在马瑙斯以东与亚马逊河汇合,该河另一支流在合流处下游约160公里(100哩)处注入亚马逊河,形成沼泽岛图皮南巴拉马岛(Tupinambarama)。自马莫雷河上游起,全长3,352公里(2,082哩),宽度一般约0.8公里(0.5哩)。自河口上溯1,300公里(807哩)至韦柳(Velho)港附近圣安东尼奥瀑布,每年大部分时间可通海船。该瀑布以上共有19处瀑布、湍流。马德拉-马莫雷铁路自韦柳港至瓜雅拉米林(Guajara-Mirim),与马德拉上游相接。沿河热带雨林居民寥寥无几,沿岸偶有印第安人和印欧溷血人居民点,居民采集巴西果和橡胶等林产品。辽阔的亚马逊河流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低地,面积约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哩),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两倍。亚马逊河流域,南北最宽处约为2,776公里(1,725哩)。包括巴西和秘鲁的大部分、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一部分以及委内瑞拉的一小部分,主流的约2/3和流域的绝大部分在巴西境内。据测算亚马逊河的流量占地球表面全部流水的1/5,河口处平均流量约为175,000立方公尺/秒(6,180,000立方呎/秒),为密西西比河的10倍以上,大量淡水使远至距海岸160公里(100哩)以上的海域内的海水中的盐分被稀释。 亚马逊河 - 地理特征
亚马逊河
源于秘鲁南部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秘鲁的科罗普纳山东侧的米斯米雪峰之颠。其正源——乌卡利亚河,不断地接纳雪峰上的淙淙冰水,一路向东,沿途接纳了1000多条支流,进入著名的亚马逊平原。亚马逊河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国。最终在巴西的马腊若岛附近流入大西洋。 亚马逊河上游约长2500千米,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约1000千米,落差达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条系列急流瀑布;下段为两条巨大支流注入亚马逊河的两个河口之间的河段,因为进入亚马逊平原,流速缓慢、曲流发达,至末端河宽约2000米。 亚马逊河中游流经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全长约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水深45米,河宽3000米,流速缓慢;河中岛洲错列、河道呈网状分布,两岸河漫滩宽30~100千米,地势低下,排水不畅;河流两侧支流众多,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呈羽状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宽至11千米,河深99米。 下游长达1600千米,时而水深河宽,两岸阶地分明,地势地低平,河漫滩上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时而水面紧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宽达330千米,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远可深入1600千米。亚马逊河水系跨赤道南北,终年高温多雨,物种丰富,淡水鱼类多达2000余种。还有海牛、淡水豚、鳄、巨型水蛇等水生动物。流域内大部分地区覆盖着稠密的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 亚马逊河 - 生态环境
亚马逊河
亚马逊流域适合植物生长,有浩瀚无际的原始森林,各种植物两万余种,盛产优质木材,并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逊流域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许多大树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涝地森林则情况迥异,灌木和乔木有板状基根,帮助维生。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葛藤、兰花、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积约为印度的两倍,海拔不超过二百公尺。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脉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时间为洪水淹没。有一片名叫瓦西亚的森林,面积大如冰岛,每年有数月水深九米。还有一个称为伊伽普斯的地区,大部分时间淹没在水里。雨林内几乎全年闷热潮湿,日间气温约摄氏三十三度,夜间气温约摄氏二十三度。亚马逊河最以其为世界淡水观赏鱼主要产地而闻名。其丰富绮丽的淡水热带观赏鱼一直牵动全世界观赏鱼爱好者和生物学家的心。 亚马逊河流域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上游源头为安第斯山脉及太平洋沿海冲积系统,海拔在3000m以上;干流两岸多为200m以下的安第斯山冲积层和内陆冲积层。往北为圭亚那高原(海拔300~400m),往南则为巴西高原(海拔300~1500m)。 亚马逊河流域是一个巨大的洼地,在新生代以前为一下陷的深海槽,後来被大量的沉积物充填。这块在亚马逊河上游作裙形展开的巨大面积的洼地。位於两个古老而不太高的结晶质高原之间︰北面是崎岖的圭亚那高原,南面是较低的巴西高原。在上新世亚马逊河流域为一巨大的淡水湖,在更新世某个时期向大西洋决口,大河及其支流深深揳入上新世的湖底。 现在的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有一大片被淹没的谷地。更新世冰河融化,海平面升高,峻峭的峡谷在海平面较低时已被侵蚀为上新世地表,此时完全被淹没。流域的古代沉积物地面就是永久性陆地的土壤,大部分亚马逊雨林便在这种土壤上发育起来。在流域的上游(秘鲁的东部和玻利维亚),後来从安地斯山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覆盖了古代的地表。亚马逊河流域不是一个无垠的沼泽,虽然有大片低地年年氾滥,但大部分土地是丘陵起伏的“永久性陆地”(terrafirme),远超出洪水的水位。流域内生长著莽莽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 亚马逊河 - 自然景观
亚马逊河风景
由于赤道附近多雨地区,亚马逊水量终年充沛,亚马逊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22万立方米,使它成为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亚马逊河河源至河口间的高差不大,加之又处于赤道多雨地区,河床深、宽且平坦,流速很缓,适宜航运事业,马瑙斯港是亚马逊河的重要港口。 亚马逊河还有一个世界自然奇观--涌潮,它可以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相媲美。在穿越了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以后,亚马逊在巴西马拉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亚马逊河的入海口呈巨大的喇叭状,海潮进入这一喇叭口之后不断受到挤近而抬升成壁立潮头,可以上溯600~1000公里。一般潮头高1米~2米,大潮时可达5米。巴西人把亚马逊海潮称为“波波罗卡”,涌潮时游人争相前往。每逢涨潮,涛声震耳,声传数里,气势磅礴。 亚马逊河全长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长6695公里的尼罗河。亚马逊河每秒钟把116000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萨伊河约多三倍,比密西西比河多十倍,比尼罗河多六十倍,占全球入海河水总流量的五分之一。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冲入大西洋中达160公里。支流中,七条长逾1600公里;最长的是马代拉河,长逾3200公 亚马逊河 - 物种
亚马逊河生物
亚马逊流域适合植物生长,有浩瀚无际的原始森林,各种植物两万余种,盛产优质木材,被誉为“地球之肺”。亚马逊流域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许多大树高六十多米,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涝地森林则情况迥异,灌木和乔木有板状基根,帮助维生。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葛藤、兰花、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水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种鱼,以及一千六百多种鸟。亚马逊热带雨林植被丰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多达一千两百种,然而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五十万至八十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損失之一。此外,全球有四分之一药品原料,是来自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而被医学界认定为对治疗癌症有效的一些植物,有70%是生长在雨林中。在雨林砍伐变成畜牧地后,不仅這些珍贵的植物消失了,二、三年后当雨林表面的植被又被放牧牛羊吃光,雨林将会变成一片沙漠,衰退殆尽。 亚马逊河水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种鱼,以及一千六百多种鸟。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十公尺,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五公尺半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此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公厘。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反过来吃凯门鳄。亚马逊河原产的物种:食人鲳、福寿螺、海伦娜闪蝶、勐仑王莲。 亚马逊河
亚马逊部分雨林辟为保护区,例如己西塔帕若斯河岸边的亚马逊国家公园,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然而,目前的伐林速度若不减慢,亚马逊这片占全球林木总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森林,将在二十一世纪消失。要想像亚马逊河之壮阔,几乎跟理解“无限”同样困难。亚马逊河共有一万五千条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澳洲。主流河水很深,整条河有一半可容巨轮航行。远洋巨轮由大西洋经河口溯流而上,可航至秘鲁的伊基托斯。通航河道河面宽广,不能同时看到两岸 此河横贯南美洲,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水从冰川融汇而成的湖泊流出,汹涌奔流,在东面山坡上冲刷出气势磅砖的峡谷。由于冲出大量沙泥,河水浑浊,恍如加了大量牛乳的咖啡,故称为白水河。还有一些支流流经沼泽,冲出腐植质,水色较深,称为黑水河。随着地势渐趋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流至山下广阔的亚马逊盆地。自19世纪中叶以来,勇敢的冒险家们借助亚马逊河以及它众多的支流进入南美洲热带雨林。但是尽管为科学目的而来的探险者已经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上漂流了100多年,亚马逊河里蕴藏的生命仍然不为世人所知。 一些科学家开始探测亚马逊河的深度,他们在河上撒网希望了解水中的情况。随着一网网的收获,地球上最长的热带河流亚马逊河渐渐地掀起了它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看到了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生物,包括通体透明的鲇鱼和专吃同类尾巴的电鱼。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鱼类学家约翰?伦德伯格博士说:“我们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上航行了大约4000多公里,发现了完全不同的鱼。”美国迈阿密大学鱼类学荣誉教授理查德?罗宾斯博士认为伦德博格的研究工作具有开创性,他做工作说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资助伦德伯格博士的考察队在亚马逊河上捕鱼,罗宾斯教授说即使崎岖不平的河床会让考察队损失所有的网具,只要能成功地捕上一网鱼,这种努力就是值得的。他说:“没有人知道河里是什么样的,那将是—个重大的突破。” 就像亚马逊雨林一样,亚马逊河蕴育了各种生命,这使得南美洲比世界上任何一块大陆上的鱼类物种都要多,据估计,迄今为止亚马逊河与其支流至少拥有2000个淡水鱼类物种,这个数字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鱼类物种总和的两倍。美国密执安大学动物博物馆的鱼类学家威廉?L?芬克博士说:“那里鱼的种类非常多,这一切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深水鱼类尤其特别,研究它们极富挑战性,你走进的是一个奇异的有趣的世界。”到目前为止,美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共捕获了125000条鱼,分属于240个种类,而且鱼种的数字还在不断上升。科学家们发现亚马逊河深处是一个漆黑的世界,在那里生活着两种鱼:电鱼和鲇鱼。 亚马逊河 - 科学预测
科学家称亚马逊“飞行之河”或将渐渐消失 巴西科学家称亚马逊“飞行之河”恐消失
2010年12月21日,专家上周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表示,亚马逊“飞行之河”(flying river,即给广大雨林地区带来降水的潮湿气流)可能会渐渐消失,这恐怕会对该地区抑制全球变暖的能力产生严重后果。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亚马逊流域温度不断升高,使得该地区干旱贫瘠的大草原面积正呈现增长之势,扰乱了对巴西农业和能源工业至关重要的水循环。此外,森林砍伐也对亚马逊流域温度上升有一定影响。巴西雨林面积因砍伐和农业生产而减少,进而导致释放水汽(水汽产生“飞行之河”)的林木减少。
在此之前,亚马逊雨林减少主要是同遏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作用有关。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飞行之河项目”(Flying Rivers Project)创始人杰拉尔德-莫斯(Gérard Moss)12月16日在哥本哈根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大多数人将亚马逊视作‘世界之肺’,或捕捉二氧化碳的解决之道。但是,我希望大家意识到亚马逊流域就好比一台大型抽水机——雨是我们最宝贵的财产。”
莫斯上周还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飞行之河项目”这个记录潮湿气流及其影响的计划。他指出,“飞行之河”输送水量同亚马逊河本身蓄水量一样多,“这个庞大造雨机器必须得到保护。”[3] 亚马逊河 - 探险
亚马逊河
最早探测亚马逊河河口的欧洲人,是随哥伦布远航的西班牙船长平松。他于一五零零年来到这里,以为是个大淡水湖。一五四一至四二年,西班牙人德奥雷利亚纳由秘鲁的纳波河顺流而下,最先乘船驶过了亚马逊河大部分河道。他是皮萨罗率领的西班牙探险队队员,从厄瓜多尔出发,找寻黄金、香料和传说中的黄金国。但因意外,皮萨罗率领部分队员几经艰辛,终于沿陆路返回厄瓜多尔。最后只得德奥雷利亚纳和部分队员东航至亚马逊三角洲,辗转抵达加勒比海。
德奥雷利亚纳一行,沿途屡历艰险,经常受到土著袭击。他们曾遇上一个部族,战士全为女性。后来此事传扬出去,轰动一时,就把这个部族称为亚马逊人(古希腊神话中剽悍的女战士),大河亦因此得名。德奥雷利亚纳本人则因此河壮阔浩森,称之为“海河”。[4]
世界十大最长河流
排 名 | 名称 | 发源地 | 总长度 | 流域面积 | NO.1 | 非洲尼罗河(Nile River) | 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 | 全长6670km | 约287万平方公里 | NO.2 | 南美洲的亚马逊河(Amazon River) | 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 | 全长6436公里 | 691.5万平方公里 | NO.3 | 中国的长江(Changjiang River) | 中国青藏高原群峦叠嶂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山雪峰西南侧的冰川 | 全长6300多公里 | 180万平方公里 | NO.4 | 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
| 北美洲中南部 | 全长6262千米 | 322万多平方公里 | NO.5 | 叶尼塞河(Yenisey River) | 大叶尼塞河发源于萨彦岭—图瓦山原的峭壁间;小叶尼塞河发源于唐努乌拉山脉的北坡 | 全长5540公里 | 258万平方公里 | No.6 | 黄河(Yellow River)
|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的雅拉达泽山 | 全长5464公里 | 74.5万平方公里 | No.7 | 鄂毕河(Ob River) | 西伯利亚西部 | 全长5410公里 | 297.5万平方公里 | No.8 | 澜沧江-湄公河(Mekong-Lancangjiang River) | 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 | 全长约4900公里 | 81万平方公 | No.9 | 拉普拉塔-巴拉那河(LaPlataParana River) | 流-格兰德河(Grande)和巴拉那伊巴河(Paranaiba)交汇处 | 全长4700千米 | 310万平方公里 | No.10 | 刚果河(Congo River) | 赞比亚北部高原东北的谦比西河(Chambeshi) | 全长4640千米 | 368万平方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