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3-1-27 07:48 编辑
这是一篇难得的图文并茂好文章,作者在60年代初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冬泳,冬泳陪伴着作者的生活,从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到夕阳无限美的老年,冬泳成了陪伴作者终生的运动。直到现在作者仍宣传“我冬泳,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
现转载如下,已飨网泳友。
我们是长沙的冬泳者
2013年01月27日03:06 来源:长沙晚报
1960年7月,我在北京地院游泳池,那时我迷上了游泳,从此,游泳成为陪伴我终身的运动,尤其是冬泳,让我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
1996年年初,长沙下了一场大雪。冬泳爱好者最欢喜的是漫天大雪。这是大雪后,我和长沙冬泳者,在赤岗冲公交公司水上娱乐宫冬泳后合影,站在最中间的是我。
上世纪80年代末,长沙冬泳者开始陆续走出游泳池,到大江大河中去。这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冬泳后。
1963年7月,我们在北京大学的毕业照。拍摄地点在办公楼前坪,背后是华表。后排右一健壮的小伙是我。当年我们班只有“三朵金花”,即后排左一的团支部书记、后排左二的北大女羽队长、后排左三的北大女体队长。
冬天的湘江,虽不会像北方那样结冰,但水寒仍然入骨。我们冬泳者却最爱与寒冷抗争。这是1990年12月,我组织的长沙市第一次湘江冬泳活动。图为冬泳结束后,我们冒出水面,在接应船上穿衣,他们中间有不少不怕冷的湘妹子。中间站立者右二是我。我是本次冬泳活动中年龄最大者。
图/文 张大任
越寒冷,我们越不怕,我们越要到湘江河里去游泳。
就我所知,我国群众性的冬泳活动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正是我在北京大学求学的时期。
就我个人的冬泳经历来说,1961年9月,新学年开始后,每天下午4时多,我在校武术队习武完毕,就爱和同学去红湖游泳场游泳。此时北京已很少有人游泳了,除几个身体健壮的外国留学生,却有一位白发教授带孙女前来游泳。我们认识了,原来,他是周培源教务长(后任北大校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政协副主席)。他告诉我们:北大旁边的101中学,从1958年起就有七八名学生破冰冬泳,报纸报道后,社会反响很大,我和同学就决定坚持游到湖水结冰。这样,我俩在北大万余师生中率先尝试了冬泳,并体会到冬泳对锻炼身体和意志的好处。1963年,我分配到中科院长沙大地所工作,由于地质工作的性质,我经常去野外,常年坚持游泳,包括冬泳。这样,我游遍了三湘四水,以至五湖四海。上世纪80年代,我回到长沙改行搞环境保护工作,这时我在湘春路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后改名“二宫”),发现一些青年工人和学生特别喜欢游泳,并坚持游到冬天。这时,我除了身体力行,坚持冬泳,并且见人就宣传冬泳的好处,于是我这个先行的中年人自然成为长沙年轻冬泳爱好者的领头人和组织者。
1990年,我领着一批长沙年轻冬泳者,走出游泳池,走向大江大河,搞了一些冬泳活动,直到现在我仍宣传“我冬泳,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
这些老照片,不但见证了我个人在半个世纪以来,更见证了长沙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冬泳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女儿张娅为我拍摄了很多相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