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274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2:01 | 只看该作者
浴佛节缘起2013年05月13日 15:20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浴佛节——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佛教仪式节日,又称佛诞节。公元前623年,佛祖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此便有了这个庆典。所以,浴佛节又名佛诞节。
  浴佛节是中国佛教传统最大的节日,是释迦牟尼(即乔答摩·悉达多)的生日。二千五百年前,乔答摩·悉达多诞生在印度一个名叫迦毗罗卫的小国家里。迦毗罗卫国位于世界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南麓,由部落酋长刹帝利种释迦族的净饭王领导,首府是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就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南部的罗拉科特附近,有着优美的风景,繁茂的森林,富遮的物产,纯朴的民风…… 释迦牟尼即乔答摩·悉达多太子就诞生在迦毗罗卫城郊外的蓝毗尼花园一棵美丽而鲜艳的无忧树下。据说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路过这个花园,她有些累,于是来到花园暂时小憩。在这棵无忧树下,她手攀着树枝,悉达多太子就这样从母亲的右肋降生了下来。并且母子安详,全无痛苦。这一天是农历的四月八日。
  太子的诞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也给膝下久虚的净饭大王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大喜悦。在太子降生前,四十岁的摩耶夫人尚未怀上一男半女,这使净饭王为了将来王位的继承人问题而整日忧心忡忡。摩耶夫人是拘利族领有天臂城的善觉大王的胞妹,仪表端庄秀丽,性格温和娴淑,与净饭大王缔结美满的金玉姻缘后,他们的生活一直过得恩恩爱爱、美美满满。可是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日子像流水一般消逝,净饭大王和摩耶夫人的青春岁月也随着匆匆的时光之轮而渐渐远去。渐渐的黯淡、忧郁、烦闷的阴影逐渐不着边际地弥漫在繁华王宫的空气中了。这事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心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王子的生活使他们两人都有些焦躁不安。摩耶夫人四十岁那年的夏秋之交,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摩耶夫人如往常一样舒适地躺着,一轮明月高挂在碧蓝透澈的天空,阵阵夜风轻轻吹拂,大地、天空、山川、草木,一切都充满着温暖而祥和的气氛,摩耶夫人以无比舒畅、甜美的心情安静地进入梦中。朦胧中,摩耶夫人忽然看到天门静静地打开,一匹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肋进入腹中。一切都像是天意的安排,摩耶夫人身心安乐,好像服下了清甜的甘露……摩耶夫人回头看见自己的身体就像日月照耀的样子,通体透亮得无一丝纤尘。摩耶夫人欢快无比,竟至无法抑制住高兴的心情,突然一跃从床上跳了起来。醒来之后,王后发现自己做了一枕南柯之梦,但她觉得这个梦做得很奇怪。于是,她赶忙来到净饭王的住所,将这个稀奇古怪的梦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净饭王。净饭王听了王后的讲说,心里也觉得十分诧异,他对摩耶夫人说:“我刚才也看见有巨大的光明从天而来,现在觉得你颜貌异常,也许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吧。” 说来也奇怪,自从摩耶夫人做了这个奇怪的梦之后,以前那些担心、忧愁、烦闷的情绪不见了,心情变得宁静、祥和,经常独自在林间散步或者在池畔静坐沉思。没过多久,王后怀孕的喜讯就传遍宫中、传遍整个迦毗罗卫国的土地。
  蓝毗尼园太子降生时,有很多吉祥瑞相。当时天地大放光明,百花竟艳,众鸟齐鸣,一派安乐祥和欢乐的气氛。无忧树下忽然生出七宝莲花,大如车轮,太子从母亲右肋降落下来之后就掉在这七宝莲花台上。刚刚出生的太子不需要任何人扶持,突然站起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周行七步,开口作狮子吼,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话一说完,就有四大天王用天上的彩缯围裹太子的身体,天上落下许多各色名贵的香草香花,释提桓因手拿宝盖,大梵天王手持白色的拂尘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在虚空中喷出清净香水,一温一凉,灌洗太子。——浴佛节就这样传了下来,浴佛节是中国佛教传统最大的节日。这就是至今佛教寺庙为什么在佛的诞生日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浴佛节的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2#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1:58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502课堂笔记122张。
每天同步,欢迎指正!
【新浪微博】正阳斋随笔“微相册”
20170426开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http://weibo.com/mygroups?gid=20 ... 5&mod=TAB#place
截止20170405-10:03,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58,962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中国军网】国防社区
(1)20161101【鱼眼防务观察】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39-5-1.html
(2)20161101【今日华夏沙龙】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10-1-1.html
(3)20161101【军情哥德巴赫】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56-1-1.html
(4)20161229【鱼象鱼冬泳记】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13-1-1.html
(5)20161229【鱼象鱼游天下】
http://forum.81.cn/forum.php?mod ... 12248514#pid8696887
(6)20161231【鱼象鱼全媒体】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57-1-1.html
冬泳之家【鱼象鱼新媒体】
http://202.107.218.137/bbs/forum ... id=70247&extra=
冬泳之家【鱼象鱼自媒体】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教论坛【正阳发布】
http://www.shixiu.org/thread-224832-1-1.html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敝人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看破 自在】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热烈祝贺20170331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鱼象鱼养生歌】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六)【特别珍藏】鱼象鱼,“鱼丝”们都在等着你!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p;extra=&page=1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3#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4#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2:48 | 只看该作者
理海法师:最佳的休息方法2016年01月20日 10:46  菩提之夏  我有话说(26人参与) 收藏本文      


时时保持禅心,处处会得禅意
  许多人希望借假期舒缓生活节奏,好好休息,然而外出旅游的颠簸拥塞,走亲访友的嘈杂疲惫,宅居静养的单调乏味,往往使人有休闲不得反添累的感觉。
  殊不知身体的劳累容易恢复,心的疲惫最难安抚。佛教的禅修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最佳的休息方法。越来越多的寺院举办禅修营,就是源于大众调整身心的渴求。
  禅修不仅仅是静坐,而静坐是禅修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训练我们收摄身心,通过安身、调息,进而静虑、调心,让贪求的、疲倦的心渐渐从生命的焦虑和奔忙中安定下来,渐渐明白,最好的风景和安宁不在外,而在自己的内心,所谓“本地风光”。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能有缘经常参加禅修,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修禅,因为禅是无处不在的。《坛经》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宗祖师也说,“搬柴运水无非是道”。若能将心安住于清净、稳定、祥和与喜悦,无论诵经,拜佛,吃饭,穿衣,走路,扫地,一切事中都可以有心灵休息的空间。这就有了禅的味道。
  总之,时时保持禅心,处处会得禅意,以期心的宁静自在,才是真正有益于人生的最佳休息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5#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2:52 | 只看该作者
圣严法师:放松身心的妙方2015年03月25日 16:03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45人参与) 收藏本文      


图片来源:北海禅院
  现代人的生活通常很紧张,如何使用真正有效的方法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是非常重要的事。
  放松身心不是纵情娱乐
  放松身心和纵情娱乐并不相同。
  有些人以唱卡拉OK 、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的消遣娱乐。这些活动的确可以调整生活的节奏、转换生活的环境,能使身心得到缓冲的机会,也可以达到在短时间内放松一下自己的目的。
  不过,在娱乐的活动之后,往往也会感到很疲累。本来是工作上的疲累,为了解除工作疲累,跑去跳舞狂欢,喝酒买醉,到第二天则会得到空虚感的疲累。原本是由于工作上的疲累才跑去玩,尽情地玩累了再去工作。就这么忙着工作又忙着玩,累来累去,循环不已的人,不知道活着是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人,这就叫作醉生梦死。
  随时都能使身心放松的方法是:先放松头脑,然后放松肌肉及神经,最后才能使血管松弛,如此一来,通体舒畅、身心平衡。
  通常我教一般人用“五分钟静坐法”来放松他们自己:“先把身体各部位调整到感觉舒服的状态,容许躺下的地方,平躺一会儿也不错,舒服地倚坐在沙发上也很好,若不能躺,又无处坐,轻松地站一站也不错。”“接着要把眼球放松、头脑放松、脸部肌肉放松,做轻松的微笑状。然后提肩做三次深呼吸,再保持平常呼吸,并把小腹放松。在这个时候,全身就应该放松了。”用这个方法做五到十分钟,其放松的效果,可以使你感到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不只头脑宁静,而且身体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再度工作的时候,头脑会很清楚,全身也充满了活力。
  以平常心面对紧张
  其次,当人们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时,例如,被剧烈的动作及尖锐的声音吓到,或被他人用粗话、脏话、刻薄话、冤枉话等激怒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歇斯底里的反应,就算再镇静的人,血压也会上升、心跳也会加速。因为受到刺激时,“心”不能平衡,全身都处于警戒状态,脉搏跟着心脏快速跳动,肌肉也跟着紧张收缩,这时候是最耗心神,也是最伤体能的。如在平时练习了放松自己,就能做到以平常心来面对一切的紧张事件了。
  这时候的首要工作,是从刺激你的对象那边,把注意力收回来,注意你自己的呼吸,然后注意自己的心念,那么你的心马上会平静和安定下来。接着再以平常的呼吸,注意自己一呼一吸之间的感觉和感受。你的心情放松下来,身体也会随着放松。这时候,人家要你生气,你也气不起来了;人家要你反击,你也不会反击了。
  只要懂得如何放松自己,就能做到百邪不侵、刀枪不入、延年益寿。
  选自《法鼓钟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6#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2:58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四月初八浴佛节 你知道他的由来吗?佛学苑腾讯佛学2017-05-02 15:34
[url=]分享[/url]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img][/img]
  • 领英分享


71评论

浴佛

浴佛节的由来

2500多年前的4月8日,印度迦毘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的无树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出家成道的佛陀。太子诞生后,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唯我独尊的“我”,并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头顶上天,脚踏实地,尊重自己灵性的开示,掌握自己命运的锁钥。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国语称“浴佛节”)。浴佛的仪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庙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内供释迦小像,旁贮浴佛水,佛水是药草煮炼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匀水淋佛,即饮之。

一、浴佛的意义:

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多太子象沐浴时,内心应当诚恳祝祷,愿袪除贪欲、瞋恨、愚痴的污垢,让自行身行、语言、心意都能保持洁净,希望社会清净安宁,没有暴力、诈欺、邪恶等事件,环境能够优美清净,并且借着浴佛的功德,净化自己的烦恼尘垢,美化我们的社会国土,转五浊恶世为清净的净土,导邪曲人心为善良菩提,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义。

二、浴佛的利益:

1、可得无为法。

2、可得精进力。

3、可得大智慧。

4、可生转轮王。

5、可得人天富贵。

6、可得子孙延绵。

7、可得无病长寿。

8、可得善神拥护。

9、可得无上佛道。

另外,在《浴佛功德经》中,所提及的利益有:

1、现受富乐,无病延年。

2、于所愿求,无不遂意。

3、亲友眷属,悉皆安稳。

4、长辞八难,永出苦缘。

5、不受女身,速成证觉。

浴佛

三、如何浴佛?

《浴佛功德经》中提到

1、以牛头栴檀、自檀、紫檀陈沉木,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沉香等,放于干净的石上磨成泥状制作香水,放于干净的容器中。

2、以好的土做檀,可以方可以圆,大小皆可随之变化上置浴床中间安置佛像。

3、浴佛以其香汤沐浴,再以清水重沐,所用之水必须干净。

4、两指取香水自顶上灌,此水又称吉祥水。

5、手要轻,不要让净水溅出脚踩。

6、用软毛巾将佛像拭净,并烧好香,遍熏四方。

浴佛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 净智功德庄严海

五浊众生离尘垢 同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 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 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 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 永出爱河登彼岸

浴佛
四、浴佛应抱持何种心?

1、应以信心为之–要生欢喜心,深信功德,一杓水浇下,灌木如来同时也将自己的心洗净。

2、应以诚心为之–浴佛形像如佛在,已立世间第一福,并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共植福慧,结此圣缘。

3、应以正心为之–求障消除,求心清净,愿以浴佛功德,祈求世界和平,民生乐利。

浴佛节前,佛教徒早已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净。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日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只见寺院幢幡宝盖招展,香花灯烛及各色供品林立。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盆中注满了用旃檀、紫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质童子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即释迦太子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若参加的人太多,则采取由僧人手持杨枝醮浴过佛的净水为信众点浴的方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

这一天,僧人在早斋或午斋前都要举行供佛祭祖仪式。善男信女都愿意在这一天来寺院烧香还愿,或礼佛诵经,或布施钱物,或打斋供众,或烧吉祥疏、荐亡疏,或听法师讲经,或请僧人做佛事等等;而在寺外,各种经贸和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由于围绕浴佛节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众多,以至年复一年,在许多寺院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胜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7#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3:07 | 只看该作者
一日禅:是心作佛
2017年05月03日 06:08:25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如瑞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839人参与 40评论



学了佛法以后,回到家庭或者单位等等,要学会用智慧来观照自己,从内心里来改变自己。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如法,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行为都能如法,那你即便不求吉祥,吉祥也会找到你的。所以,我们内心一改


是心作佛(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学了佛法以后,回到家庭或者单位等等,要学会用智慧来观照自己,从内心里来改变自己。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如法,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行为都能如法,那你即便不求吉祥,吉祥也会找到你的。所以,我们内心一改变,一切都会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8#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3:10 | 只看该作者
浴佛节!浴佛功德殊胜,你做好准备了吗?
2017年05月03日 06:54:15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612人参与 28评论



佛说浴佛可以让你无病无灾:浴佛能让人天各道所有众生,现世享受富贵安乐,而且无病无灾、安享高寿,无论什么心愿都能顺心如意。


灵山九龙灌浴(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在佛诞日,各大寺院都会浴佛,那么浴佛都有什么功德福报?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浴佛?应当如何浴佛?有一部佛经叫做《浴像功德经》,在这部经典中佛陀已将答案告诉大众。
由作如是浴佛像故,能令汝等人天大众,现受富乐无病延年,于所愿求无不遂意,亲友眷属悉皆安隐。——《浴佛功德经》
【注释】遵循上述方式沐浴佛像,能让人天各道所有众生,现世享受富贵安乐,而且无病无灾、安享高寿,无论什么心愿都能顺心如意一一实现,亲戚朋友、一切眷属都能身心安泰、无忧无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3:18 | 只看该作者
前世作恶今生多病!业报致病真相
2017年05月03日 06:46:49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王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44人参与 14评论



佛教所说的业病,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又作业障病。因以前的恶业,受报应而得病,非药石所能治愈。


作恶得的病,什么药都治不了!(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佛教所说的业病,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又作业障病。灌顶经云:“种恶得其殃,合家悉疾病。”因以前的恶业,受报应而得病,非药石所能治愈。也就是说,作恶得的病,什么药都治不了!治不了!治不了!重要的事说三遍!
佛教中“业”字来源于梵文“karma”,意思是造作。业通常分身、口、意三个方面,根据其引发造作行为的动机及结果来划分,又可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善不恶业),行为发生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存续下去,并带来或苦或乐的果报,而果报就通过六道轮回来体现。
《地持论》说,杀生有两种果报:因前世伤害物命,令其不得以尽天年,故感今生自身亦短命;因前世恼害众生,令其不得自在,故感今生自身亦多疾病。意思就是说,前世凡有杀罪,今世很难长寿,前生恼害众生,今生多灾多病。
《摩诃止观》卷八列“业病”一条,与四大不顺、饮食病、禅病、鬼病、魔病并列。“业病者,或专是先世业,或今世破戒动先世业。”
五恶业所感的五脏五根病是:“若杀罪之业,是肝眼病;饮酒罪业,是心口病;淫罪业,是肾耳病,妄语罪业,是脾舌病;若盗罪业,是肺鼻病”
有些业病,在成胎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佛说胞胎经》中说,受胎第二十六周时,假使前世犯十恶,其果报就会在胎儿身上逐渐显现出来。
释迦牟尼虽已成佛,却仍无法免除业病之苦。佛教认为,即使是佛陀也难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报。佛陀以其过去世的业因,尝受过的苦报合称为九罪报。
也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切记切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13:2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大乘佛教传统与人间佛教实践
2017年05月03日 06:45:48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纪华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3人参与 5评论



编制按:人间佛教是佛法中固有的思想,体现了释迦牟尼佛创教的本怀,但作为一种观念和时代思潮,则是在近代中国佛教才出现的,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为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被学者誉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



太虚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制按:人间佛教是佛法中固有的思想,体现了释迦牟尼佛创教的本怀,但作为一种观念和时代思潮,则是在近代中国佛教才出现的,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为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被学者誉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思想已成为两岸四地佛教界的共识,甚至不少佛教高僧大德及佛教学者认为人间佛教将成为中国佛教思想发展的主流。学者纪华传发表了题为《中国大乘佛教传统与人间佛教实践》的论文,本文通过追溯大乘佛教从印度到中国的发展,从服务于社会的慈善事业方面,对于中国传统中的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做了初步的探索,希望为人间佛教继承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而提供一点借鉴意义。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栏目摘录如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太虚大师针对明清以来中国佛教过于强调生死解脱,充斥着“死”与“鬼”的低俗迷信倾向的弊端,相继提出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思想,成为影响深远的佛教内部革新运动。太虚的弟子印顺法师从原始佛教淳朴与亲切的人间性出发,阐发了大乘佛教的菩萨利他精神,对人间佛教理论作出新的发展。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地相隔,然人间佛教思想却不约而同得到进一步的提倡和发展,成为新时期两岸佛教界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陆佛教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八十年代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就开始倡导人间佛教。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二次会议正式把人间佛教的思想确立为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方针。现在新一任佛协领导人也都在积极地推动人间佛教在新时期的发展。太虚、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对1949年以后至今的台湾佛教界有很大影响,无论是慈济功德会的慈善事业、佛光山的积极弘法事业,还是法鼓山的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无不洋溢着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精神。就当今汉传佛教界人间佛教的发展看,台湾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台湾的各个佛教团体,不是单纯停留在人间佛教理论的探讨上,而是进一步把人间佛教付诸实践,甚至推向全世界,使人间佛教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经过中国佛教高僧大德们近八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人间佛教思想已经深人人心,成为海峡两岸佛教界的共识,在关怀众生、奉献社会的文化、教育、慈善等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太虚、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理论,由于是对中国明清佛教或传统佛教的弊端的批判中产生,强调契机、契理的原则,即上契佛陀的本怀,回归到佛教经典的源头,对于传统佛教的积极因素,似乎还有必要加以挖掘和总结。相比较而言,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对于中国传统佛教的批判比较激烈,而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由于其圆融性,对于中国传统佛教寄予更多的同情。
人间佛教的传统资源
在所有倡导人间佛教的高僧大德中,几乎都认为人间佛教是佛教本身所固有的。陈兵教授在概括人间佛教提倡者太虚、印顺、赵朴初等的思想时说:“大德们所倡导的以重视人间为本的人间佛教,其义理皆本诸经教,与其说是一种应时契机的新提法,无宁说是对佛陀本怀或原始佛教、大乘本旨的复归。”星云法师曾明确地说:“追本溯源,人间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是佛陀专为人而说法的宗教。”印顺法师对人间佛教理论的建立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
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咸佛——人间佛教,为古代佛教所本有的,现在不过将它的重要理论,综合的抽绎出来,所以不是创新,而是将固有的“刮垢磨光”。
印顺法师所讲的古代佛教,主要是指印度源于《阿含经》的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的根本佛教,以及以菩萨慈悲利他精神为代表的大乘佛教。他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第一节“探求佛法的信念与态度”中说“我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本着一项信念,不断的探究,从全体佛法中,抉择出我所要弘扬的法门”,所谓“全体佛法”就是:“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天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如果联系印顺对于中国传统佛教“重玄理、重证悟、重(死后)”的弊端强烈批评可以看出,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一个重要特征是要向佛陀本怀或者说印度佛教传统回归,他对于佛教经典中的人间佛教资源的挖掘,深化了人间佛教的思想内涵。
印顺对于中国传统佛教弊端的批评有其合理的一面,对于重新认识中国传统佛教,在新的时代更好发挥人间佛教的积极精神,也有助于人间佛教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印顺不但对唐、宋以后“山林气息格外浓厚”的中国佛教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且对中国佛教各宗派偏离印度佛教也同样给予强烈的批判。对此,有学者指出这一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在现实层面中难以行得通:“中国化佛教诸宗派对宗法制的让步曾使佛教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但随后也因其污染使中国佛教现代化过程中障碍重重。在这点上,印顺的主张有道理。不过,如果面对现实,印顺带有的‘回到印度佛教去’的偏向恐怕也不易被中国人接受。从人间佛教尚需普及看,其纯而又纯的主张也很难行得通。”问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和现实转化看,这一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间佛教不仅要回归到淳朴人间性的早期佛教,发挥大乘菩萨精神,还要继承中国传统佛教中的积极因素,挖掘中国传统佛教资源,以丰富人间佛教的内容。在大陆积极提倡人间佛教的赵朴初先生说,古代“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沿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取得极其巨大的成功。”m郭元兴《人间佛教与平常心是道》一文中甚至说:“人间佛教是自释迦牟尼起,为历代高僧大德一直坚持的正统思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适应时代或改革弊端而提出来的权巧之举和权宜止策。”问以上两位的说法,都强调在中国传统佛教中具有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对于这一方面还需要作深入挖掘和系统的总结。从中国佛教史上看,中国大乘佛教的慈悲利他的特点,最能体现人间佛教的人间性格和积极进取精神。
中国的大乘佛教传统
佛教的源头来自于释迦牟尼觉悟之后所宣讲的教义,这是佛教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人间佛教最为根本的资源。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从佛教的创立到部派佛教形成之前,在佛教史上称为原始佛教,代表性的经典是《阿含经》,其基本教义是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五蕴等小乘佛教基本理论。佛灭度后一二百年左右,佛教教团发生分裂,产生了部派佛教,最主要的是上座部和大众部,其中大众部的某些主张倾向于大乘,是大乘佛教思想发展的先驱,如大众部系统中有的部派提出了“世、出世法”都是假名而无实体的理论,这种一切皆空的理论可以说是后来大乘空宗重要渊源之一。大乘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南印度,后来流传到北方,大乘佛教代表性的经典有“般若”、“宝积”、“华严”、“方等”等类著作,其中《般若经》出现较早,所阐发的缘起性空的理论奠定了早期大乘佛教的思想基础。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特点是关于菩萨的教义。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实践者,所以大乘佛教又称为菩萨乘。菩萨是“菩提萨缍”之略称,“菩提”意译为觉,“萨缍”意译为有情、众生,菩萨即是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或者说是指通过六度万行,上求无上菩提,下化无量众生,于未来世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大乘佛教菩萨修行的内容包括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六度又称六波罗密,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修行的方法,侧重于菩萨在利他中自我修行成就;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的四种方便,侧重于饶益有情的利他事业。在《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大智度论》等大乘经论中,都阐发了六度、四摄等菩萨利他的思想。菩萨虽然明白诸法实相,但是因为菩提心、大悲心的缘故,所以不住涅盘而发愿留惑润生。与小乘佛教由于强烈的出离心而急于自我解脱相比,大乘佛教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悲誓愿,更能体现佛陀出世之本怀。《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这正是大乘的菩萨精神。菩萨与二乘声闻、缘觉的最大差别就是菩萨发菩提心,认为成佛的根本在于救渡众生,即为利益众生而发心成佛。大悲心,就是菩萨为救度众生痛苦的悲愍心,因为了悟自他不二,所以生起同体之大悲之心。方便即菩萨为引导众生的善巧方便,菩萨随顺众生的因缘而应机设教,这是大乘佛教的高明之处,即不离度生方便而达至究竟觉悟。
中国佛教史上的慈善事业
从中国佛教史上看,历代高僧大德无不秉承大乘菩萨精神,积极实践着慈悲利他事业,致力于赈灾济困,兴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这是中国大乘佛教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方面的事例在历代高僧传(如“兴福科”)中随处可见。当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的战争时,佛教界积极协助政府赈灾救难,不少僧人们往往舍寺院的衣食以拯救灾民,收埋遗骸,甚至有“舍身以赈贫饿”的感人之事。在和平时期,佛教徒也努力兴办了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如筑施诊济药(如“悲田养病坊”)、筑路修道,铺桥造船、没凉亭茶庵、旅社、义井、放生等,具有卓著的成绩。中国佛教界的慈善事业,为服务社会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形成了优良的传统。
第一,赈灾救难。
佛教讲人生是苦,除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苦之外,外界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战争等也是无法避免的。每当天灾人祸发生之时,中国佛教徒本着大乘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积极对受灾的百姓进行救济。
佛教历史上曾出现过僧祗户制度,用以救赈当时几乎长期发生的饥荒。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沙门统昙曜上奏在州镇设立了“僧祗户”制度:“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人僧曹者,即为僧只户,粟为僧只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平齐户”是被课以极重赋税的军户,改为僧祗户后变为寺院依附人口,每年向各州郡僧曹缴纳六十斛谷子,所交的谷子为各州郡县僧团共同所有,遇灾荒之年,用以赈放给饥民。这是佛教辅助国家进行救灾的一种社会慈善事业。
第二,贫困救济。
在和平年代,中国佛教徒还积极从事赈施食物、周济衣物等救济贫困等善行。这种行为源于菩萨行中的布施,是菩萨为利益众生而修行的六波罗蜜之一。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根据大乘佛教理论,这是菩萨成佛所必须修行的善行,其中布施行对于众生的利益最大。在佛教看来,真正的布施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善的回报,而是出于自己的怜悯心、慈悲心,是为了给他人带来安乐。
中国佛教“无尽藏院”的设置,始于南北朝,而盛行于唐代。这一制度最初设立的目的,即在于用于社会救济和福利,即将信徒施舍的钱粮由寺院库藏,然后布施或借贷给贫苦信徒,或供修缮寺塔经藏之用。借贷时不须立字据,利息极低,而且归还时间也不加限定。如隋唐三论宗吉藏大师“法化不穷,财施填积,随散建诸福田。用既有余,乃充十五尽藏,委付昙献,资于悲、敬。”:“悲、敬”,即布施于贫穷孤老的“悲田”与佛法僧三宝的“敬田”,可见无尽藏的设立,在社会救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唐代时有的寺院还专门设立悲田院(俗作“卑田院”),又称养济院,用于收养鳏寡孤独穷民。宋代时沿袭这一传统,设立“福田院”。北宋嘉佑初年,即于京师东西设立了两个福田院,嘉佑八年又增设了南北福田院,主要是安顿一般老幼贫疾和没有依靠之人。无尽藏院、悲田院、福田院的出现,体现了佛教救助悲苦众生的的菩萨精神,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
第三,施舍医药,救济贫病。
唐代时设置养病坊,是佛教寺院为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病坊于寺内,曰养病坊。养病坊源于悲田院,因施济贫困的重点是残疾重病,故称此名。养病坊把贫穷患病无力求医濒死者、为老而无养所恼者、贫穷流落街头者、幼失所亲而孤苦者集中起来,供给其衣物。武则天、唐玄宗时分别加强对养病坊的管理,改为官办,“置使专知”,即由朝廷提供经费并派官员负责,但具体的事务仍由寺院僧人操理。“会昌灭佛”后才由佛教的“悲田养病坊”完全改为官办的“养病坊”。由僧尼出于宗教慈悲精神而自发组织的“悲田养病坊”在救济贫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宋徽宗时设置安济坊制度,是依寺庙而立的医院兼疗养院,募僧主之,为贫病无力求医者治病并收住养疗。为考核僧医的治疗成绩,还给每个病人建立了病历(“手历”),纪录病情治疗情况,这是中国最早的病历制度。政府鼓励寺院慈善救济事业,规定三年治愈病人达千人者,由国家赐紫衣及祠部度牒各一道,相反则以减少度牒作为惩罚。佛教僧人平日施舍医药,救助贫困的病人的事例更是史不绝书。有的寺院或僧人甚至还收治疬疾、癞病、麻疯病等传染性疾病。
第四,戒杀放生与植树造林。
中国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一直重视生命关怀和环境保护。佛教的缘起思想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建立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他们的存在与毁灭都是由各种因缘条件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论动物、植物,乃至世间一切资源矿物,都与人类息息相关。佛教中还有“依正不二”的思想。所谓“依”是依报,是指我们生存的人类;“正”就是正报,是我们人类。正报与依报是互相依存的。缘起理论与依正不二思想,为中国佛教戒杀放生与植树造林的环保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佛教中有不杀生戒,同时极力赞叹放生护生功德,反映出佛教对一切动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大乘佛法认为,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肯定了一切动物生命的尊严。《梵网经》讲,一切众生都是我父,一切众生都是我母。因为任何生命都是贪生怕死的,所以不能把人类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其它生命之上。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中国佛教由不杀生戒进而重视放生思想。从不杀生戒而有救生、护生的思想,含有解放生命的意思。佛教的不杀生戒,是基于对一切众生的慈悲,爱护动物也是出于这种利益众生的慈悲心。在中国佛教寺院中都建有放生池,佛教僧人和居士还经常组织放生会,在中国佛教中还有着严格的素食传统,都可以看出佛教对保护动物的重视。在《法苑珠林》中有《渔猎篇》、《慈悲篇》、《放生篇》、《救厄篇》等内容,都是根据慈悲精神禁止取食鱼贝、捕杀鸟兽,规劝施行放生等。中国佛教还有植树造林、养林护林的优良传统。佛教寺院通常都是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古人道“天下名山僧占多”,形象地表现出佛教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中国佛教僧人的努力,凡有佛教寺塔之处,无不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装点了祖国的万里江山。
第五,修桥筑路等社会公益事业。
修桥筑路、修筑水利工程等,是大乘佛教福田之一,也是佛教实践菩萨行、服务与社会的重要方面,素来为中国佛教徒所重视。如东魏武定七年(549),以洛阳杨膺寺为首的金城寺、雍城寺、恒安寺等七寺的僧人发起,布施木材等修建了义桥。唐武宗时代,东都洛阳附近龙门潭的黄河险道,有八节滩、九峭石等险处,船只经过此处经常失事,船民叫苦不迭。尤其是严冬时候,船民没于水中,饥寒惨叫,终夜不停,令人不忍听闻。当时有一位叫道遇,和白居易等发愿开此水路,贫者出力,富者出钱,终于把这古来险道夷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僧人坚公在沁州(今河南沁阳)组织修建沁河枋口广济渠,将祸害百姓的“洪口巨流”变为灌溉大量农田的重要水利工程。福建南平的黯淡滩,一向以滩险湍急著称,舟船过往每多覆溺。唐大顺二年(891),僧无示在滩的北面建黯淡院,募工疏凿险滩,使水势稍平。后来僧人惟真用整整九年的时间来治理,使其成为兼具蓄泄排灌功能的水利工程。又据明《八闽通志》记载,泉州著名的洛阳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1053),嘉佑四年(1059)竣工,由郡守蔡襄主持,僧人义波、僧宗善等人具体负责建桥工程。因工程劳累,大桥落成后,义波圆寂,人们在桥附近建祠塑像纪念此僧。元代泉州僧人法助,一生热心建造桥梁,先后在泉州修建了18座桥梁,人称“平海头陀”。大德七年(1303年)起又开始奉旨募缘修建福州万寿桥,历经20年时间,一座全长170丈的雄伟的石桥巍然屹立于闽江之上。诸如此类的建设工程很多,为当地水患治理、农田灌溉和交通联系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国佛教在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方面是多方位的,既有战争和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慈善救济。中国佛教的慈善公益事业主要体现出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福田思想和报恩思想。这种不离世间救度众生的慈悲利他精神,与现在中国佛教界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最具有一致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39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503课堂笔记134张。
每天同步,欢迎指正!
【新浪微博】正阳斋随笔“微相册”
20170426开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http://weibo.com/mygroups?gid=20 ... 5&mod=TAB#place
截止20170405-10:03,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58,962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中国军网】国防社区
(1)20161101【鱼眼防务观察】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39-5-1.html
(2)20161101【今日华夏沙龙】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10-1-1.html
(3)20161101【军情哥德巴赫】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56-1-1.html
(4)20161229【鱼象鱼冬泳记】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13-1-1.html
(5)20161229【鱼象鱼游天下】
http://forum.81.cn/forum.php?mod ... 12248514#pid8696887
(6)20161231【鱼象鱼全媒体】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57-1-1.html
冬泳之家【鱼象鱼新媒体】
http://202.107.218.137/bbs/forum ... id=70247&extra=
冬泳之家【鱼象鱼自媒体】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教论坛【正阳发布】
http://www.shixiu.org/thread-224832-1-1.html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敝人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看破 自在】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热烈祝贺20170331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鱼象鱼养生歌】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六)【特别珍藏】鱼象鱼,“鱼丝”们都在等着你!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p;extra=&page=1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2#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3#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2:09 | 只看该作者
纯粹的法门净土是什么2017年05月04日 09:21  菩萨在线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纯粹的法门净土是什么?
  有人说“净土教门里本来就没有什么纯粹不纯粹,因为都是教人念佛,求生极乐的法门”。
  对于这一问题,净宗法师答道:有一本手掌书叫《纯粹的净土法门》。我们弘扬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也会强调,善导大师的思想是纯粹的净土法门。隋唐时代的净土是纯粹的,到宋、元、明后的净土是不纯粹的。
  对于这样的提法,有人有不同意见,“净土法门嘛,都是教人念佛的,哪有什么纯粹不纯粹?”这种认识也可以说有它的道理,就要看具体是什么标准,在什么情况下。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用手机,你说“手机嘛,都是给别人发信息、打电话的,有什么纯粹不纯粹?”是这样的,如果都打出各自的招牌,人家知道你的性价比,当然就没有所谓的纯正不纯正。可是如果出了假冒伪劣,他也贴个牌子说“我也是苹果手机”,根本就不是那回事,那你说没有正牌货和杂牌货吗?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产品都有所谓的正牌和杂牌;现实当中有没有出现杂牌是另外一回事情,只要有人去仿造,一定就有正牌和杂牌。那谁会去维护呢?一定是正牌的厂家,他会坚持说“我是正牌”。谁会模糊这个界限呢?就是那个杂牌的山寨产品。所以,如果对净土法门不了解,不知道它的标准,可能就会像刚才所说的“哪有什么纯粹不纯粹,都是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嘛”。通过刚才的比喻可以清楚地了解,物质界的产品是这样,精神界的法门修持也是一样的,一定有正和不正。
  又比如讲佛教。附佛外道,他说“我也是佛法”,他若不讲是佛法,说是儒家、道家或者什么,那无所谓正不正。但他说“我也是佛法”,其实他是附用了佛法的一些概念,这样当然就是不纯粹的,甚至是知见不正确。
  净土法门也一样。我们讲纯不纯有一个标准,“教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大家都符合这个标准,但是进一步提纯就不一样了。比如说都教人念佛,有人教实相念佛,有人教观想念佛,还有人教无相念佛等等,这算不算是净土法门的念佛呢?就不纯了,因为这属于难行道,不是净土法门所讲的念佛。净土法门所讲的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设定的称名念佛,所以,净土法门纯粹不纯粹,是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这两句话八个字为标准,符合这个就是纯,不符合就是不纯。
  再讲称名。称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善导大师解释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正定之业”。有人对称名解释为“如果不能达到事一心不乱,不能达到清净心,不能功夫成片,不能持戒清净,不能开智慧,不能断见惑、思惑,就不能往生”,这种见解、认识显然是不纯粹的。因为阿弥陀佛没有这个要求,这是夹杂了自己的观念、认识。再比如,就往生到什么样的国土来讲,天台宗说“凡夫只能往生到凡圣同居土”,还有的判“只能往生到化土”,这些都不纯粹。善导大师说“凡夫入报”,往生的国土是报土的境界。凡夫怎么可以入报呢?乘佛愿力。所以,讲纯不纯,是以阿弥陀佛的本愿为标准,符合阿弥陀佛因地的誓愿,顺着佛的本愿来解释,不夹杂个人的东西,这个就是纯。加了各宗各派的观念,加了自力修行难行道的内容,很明显就是不纯的。
  所以,这样不断地提炼,只有“本愿称名,凡夫入报”是纯粹的净土法门。
  如果没有纯粹不纯粹,请问,当初善导大师为什么要写《观经疏》楷定古今呢?楷定古今,就是从古到今有人对净土法门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不纯粹,夹杂,才需要楷定。难道那些人都不提倡往生极乐吗?他们都提倡往生极乐,也都提倡念佛,但是他们讲的念佛,不是本愿称名,他们讲的极乐,不是三部经讲的纯粹的报土。
  善导大师有正行和杂行的分判,也非常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除此正助二行之外,自余诸善,皆名杂行”“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杂行虽然可以回向往生,但是和阿弥陀佛疏远,是杂的,杂就是不纯。念佛五种正行是正定之业,当然是纯的。
  我们听了这些说法,要有智慧、冷静地思维和分辨,不要稀里糊涂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强调、坚持,倒不是说凸显自己,是因为如果不把纯粹的净土法门弘扬出来,众生解脱就没有希望。就像走路一样,这条正直大道如果不指明,看着人家在旁边羊肠小道上走,到达不了目的地,作为认识道路的人,作为向导,不觉得良心受到谴责吗?
  到西方极乐世界,“本愿称名,凡夫入报”是一个广阔的大道,是纯纯粹粹的净土法门,可是历史以来,被种种宗派、法门观念掺杂,变得不纯粹。所以,在这个时代,特别有必要把它凸显出来,这是为了众生的解脱利益。
  很感恩这个提问,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4#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2:19 | 只看该作者
一日禅:祸从口生
2017年05月04日 06:34:06
来源:凤凰佛教 作者:《大方便佛报恩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505人参与 35评论



人生世间,祸从口生。 当护于口,甚于猛火: 猛火炽燃,能烧一世; 恶口炽燃,烧无数世; 猛火炽燃,烧世间财; 恶口炽燃,烧圣七财。


祸从口生(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张科)
人生世间,祸从口生。
当护于口,甚于猛火:
猛火炽燃,能烧一世;
恶口炽燃,烧无数世;
猛火炽燃,烧世间财;
恶口炽燃,烧圣七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5#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2:2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杀人成善事,念佛变恶人?
2017年05月04日 06:57:44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214人参与 18评论



这个公案故事里禅师打的机锋很奇怪,战场杀人的成就了行善修福的功德,坐在庙堂之中修禅入定的却成了作恶之人,不但僧人搞不懂,就连我们都糊涂了。


怎么样才能做一个行善修福的人呢?(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一个僧人问禅师:“怎么样才能做一个行善修福的人呢”?
禅师回答:“那些身披铠甲手执长枪去战场厮杀的人就是”。
僧人又问禅师:“怎么样才能判定一个人是作恶的呢”?
禅师回答:“那些修禅入定的人就是”。
僧人疑惑不解,对禅师说:“我的机缘太浅了,听不懂师傅您的话,能给我说的直白些吗”?
禅师说:“你问我什么是恶,要知道恶是不从善来的;你又问我什么是善,要知道善里也从不产生恶呀,你懂吗”?
僧人说:“我懂了”。
禅师紧接着又说:“恶人无善念、善人无恶心。所以善恶如浮云,俱从起灭处”。
僧人听到此处才大彻大悟了。
故事解析
这个公案故事里禅师打的机锋很奇怪,战场杀人的成就了行善修福的功德,坐在庙堂之中修禅入定的却成了作恶之人,不但僧人搞不懂,就连我们都糊涂了。
禅师进一步解释说“恶不从善来,善不从恶生”、“恶人无善念、善人无恶心”,其实,行为上的善与恶,只是如同浮云一般的表象,真正评定善恶的是他的起心动念,内心到底是善还是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6#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2:27 | 只看该作者
济群法师:学佛发心两大误区 看你能否对号入座
2017年05月04日 07:12:57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济群法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7人参与 6评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


学佛发心两大误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
一、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
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
有些人是被寺院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走入寺院后觉得非常安详,因而发心前来学佛,觉得住在寺院享享清福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方外之地的氛围。有些人是被清净的梵呗和僧人的念诵所打动,学佛之后天天跟着唱念,以为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梵呗。也有些人贪著于佛教高深的哲理,觉得研究佛学很有深度;还有些人贪著于佛教辉煌的艺术,觉得佛教的艺术殿堂中有丰富的宝藏……若是缘于对某种境界的贪著而发起学佛之心,那么在学佛过程中贪著往往也会随之增长。
如果把佛教当作学术来研究,到最后写文章、出成果就成为学佛目的。一旦有了成果、出了专著、评了职称之后,就会觉得学佛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人生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还有很多人把佛教当作纯粹的哲学来考察,对佛教哲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视,这一类也大有人在。民国年间支那内学院的研究,基本上都落入哲学式的研究,而不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甚至还有些人是奔着佛教的利益而来,把寺院当作谋生场所,就更是错误的发心。
仔细分析起来,绝大部分人都是由类似的因缘走入佛门。真正感悟到人生无常,为寻找生命出路,为了生脱死,为成佛作祖,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学佛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发心之后,继续缘于对一些外在现象的贪执,没能在目标上有更高的提升,最后成就的可能都是贪著之心、我法二执。这是在发心中的第一种误区现象。
当然,从贪著入门也并非绝对不可。《维摩经》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就是说,先以某种方便使人们对佛教产生兴趣,然后逐步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澳洲的一些道场,便免费为大家提供素食。很多人到寺院来,并不是对佛教有兴趣,是奔着免费素菜而来。但他们到寺院的次数多了,渐渐对佛教产生了感情,然后听听讲座、读读佛教书籍,认识也会有所提高,最终转入正确的发心。所以说,如果不是停留在贪著的基础上,而能通过闻思经教来树立正见,并以正见为指导,“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那么,尽管是从贪著开始,最终却能放弃贪著,同样可以成就解脱。
二、发心过程中误入凡夫心
第二种误区现象,是从正确的发心开始,的确是为追求解脱或成就佛道而学佛。但这种发心是否就能持续下去?是否就能保持永久的纯正性呢?我们知道,发心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念的力量。而这个刚刚生起的正念像婴儿一样,力量非常微弱。相反,凡夫心的力量却非常强大,因为它来源于无始以来的生命洪流,其力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劲。只有当我们发起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时,凡夫心才会暂时退避一下。就像猫出现时,老鼠就知趣地躲进洞里。
但我们的心不会总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尤其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住持道场、管理寺院,免不了要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到各地弘法、开设讲座,也免不了和各种类型的信徒打交道。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忘记了当初的发心,甚至将事业的成就当作修行目的。事实上,我们发出离心或菩提心去做事,最终所要成就的正果是解脱,是无上菩提,事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
遗憾的是,多数人在做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自己的初心,逐渐背离了最初的目的。尤其在事业有了一定规模之后,我们甚至也会像世俗人那样,希望这项事业越做越大,希望这项事业超过别人,而忘记了修行人应以怎样的心态来做事。于是乎,所有的凡夫心都回来了。随着事业的发展,对事业的贪著也在成正比地增长。事业开展得越大,对事业的贪著之心就越强。虽然从事的是佛教事业,但和从事世俗事业的心行运作规律是一样的。
无论是对佛教事业的贪著,还是对世俗财富的贪著,两种贪的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弘扬佛法或护持道场能利益很多人,它所成就的福德,和贪著世间名利成就的果报截然不同。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两者在主观上所成就的贪著之心没有丝毫不同。就像在我们眼睛里,无论是放上金子还是沙子,都同样有害。
很多做事的人,包括护法、弘法乃至修行的人,因为在知见上没有过关,对做事应该持有的心态不能正确认识,所以在发心过程中不自觉地落入了凡夫心。这种情况在佛教界还比较普遍,虽然在客观上成就了一番佛教事业,但也在主观上成就了典型的凡夫心。事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之后,甚至形成了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宗派观念。其实,这些都是我执的表现。因为我执也在随着事业一起成长,到最后和修行完全是两码事了。表面看起来事业很辉煌,弘法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我执和贪著之心也在与日俱增。
明白这个道理极其重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可能都没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接二连三地栽了进去。我也是因为近期思考菩提心的问题,才发现了这个道理。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对同学们来说,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把握还来得及。如果我们能发起猛利的菩提心,并调整好自己的心行,在做事过程中就不会被事业所转。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做事会做出那么多问题来,还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这样就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也就不可能成就佛道。我们知道,菩提心的修行是非常积极的。如果我们不做事,菩提心根本无法调动起来,佛菩萨所具备的品质根本无法成就。所以,必须通过修利他行来积累成佛的资粮。关键是在于,要以正确的发心来做事,并始终保持这份发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利益众生的同时,在自身成就佛菩萨一般的品质。
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能在学佛初期就了解到发心的误区。当然,仅仅了解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掌握用心的要领并付诸实践,即使知道也是白搭,因为凡夫心的力量太大了。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佛法中上乘的用心方法,在心行的训练和调整上下一番苦功,否则,明白了道理也会照掉不误。
自我诡计多端,它会寻找各种借口来调动我们的凡夫心。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有无数频道,有时我们明明打开的是这个频道,却会被另一个信号更强的频道抢占。我们平时打开电视时也会遇到类似的现象。自我不仅信号强大,而且随时都在伺机而动。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每种心所都像心灵的一个频道,有的力量比较弱,有的力量比较强。哪种心所的力量最强,就会当仁不让地主宰我们。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我执之心,因为它是无始以来形成的。所以,修行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执,一旦彻底摧毁我执之后,其它烦恼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在发心过程中避免凡夫心的状态,是修行非常重要的环节,发心要领亦在其中。仔细分析起来,我们的内心世界十分复杂,即使在行善时,也很难保证是纯粹的利他之心。当然,利他心应该是有的,同时我执也肯定会有的,乃至贪著心、是非心都很难避免。我们会分别应该利益哪些人、不该利益哪些人等等,其中有着很多界限。可见,我们即使在行善时,凡夫心同样会随之启动。若不及时引起警惕的话,凡夫心往往会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并最终取代当初的利他心,那我们所成就的也只能是凡夫心。如果我们所发的是纯粹的利他心,才有可能成就佛菩萨的慈悲品质。
《金刚经》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真正的发心应该具备觉悟、利他和无限、无所得的特征。我们必须以此为标准,时时检查并调整自己的心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发心的误区,才有可能准确地发起菩提心,进而掌握佛法修行的要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3:26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知道了!佛说如来在世间要做这5件事
2017年05月04日 07:33:09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24人参与 10评论



佛说如来在世间要做五件事:如来示现世间应当做五件事。是哪五件事呢?一是应当转大法轮,二是要为亲生父亲说法。


安岳千佛洞阿弥陀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
如来在世间应行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与父说法,三者与母说法,四者当导凡夫人立菩萨行,五者当授菩萨别。——《增一阿含经》
【注释】诸佛如来示现世间,应当做五件事。是哪五件事呢?一是应当转大法轮,二是要为亲生父亲说法,三是要为亲生母亲说法,四是应当引导凡夫发菩提心、行菩萨行,五是要为菩萨预言他们将于何时成佛、佛号为何。
【备注】《增一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8#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3:47 |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吗?西红柿**徊接??济涣�
2017年05月04日 07:17:14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url=][/url]

10人参与 2评论



西红柿炒鸡蛋,又名番茄炒蛋。是许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众菜肴。烹调方法简单易学,营养搭配合理。


原标题:西红柿炒鸡蛋,少了这一个步骤,营养都白吃了
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又名番茄炒蛋。是许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众菜肴。烹调方法简单易学,营养搭配合理。色泽鲜艳,口味宜人,爽口、开胃,深受大众喜爱。其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营养素互补的特点以及健美抗衰老的作用。它热量不是很高,有利于减肥的人食用,色泽鲜艳,清甜爽口。
但是很多人没有把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利用好,让它充分被吸收。因为当你炒西红柿鸡蛋时,少了这一个步骤,西红柿炒鸡蛋白吃啦!而想要抗衰老、护心、降血压,就必定要多吃含番茄红素和花青素多的食物~但是番茄红素它需要加热和油炒才能出来,我为什么说很多人没有把它吃出来?
首先,不是所有的一年四季选择的西红柿,都能炒出那么多的番茄红素来。番茄红素什么时候最多?是在我们大田里头,自然光线里长得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应季的夏季啦!
其次,要想让番茄红素真正地被我们吸收,怎么炒非常重要。我们太多的人把西红柿切成比较大的块儿,然后上锅里头稍微一煸,还不让它炒烂就开始放鸡蛋。那这个时候, 番茄红素并没有完全地释放出来,也起不到番茄红素对我们身体抗自由基的作用。
番茄炒蛋的正确做法:
1、切番茄一定要切的稍微块小一点;
2、放油炒,一定把它炒出泥来
炒得有点像番茄酱一样,它就起沙了起蓉了,这个时候番茄红素的吸收率最好;
3、鸡蛋不要放味精。
因为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钠,而鸡蛋中有谷氨酸钠。其实相当于天然的加了味精了,如果鸡蛋中再放味精,没有必要,还会破坏鸡蛋原有的味道。
(文章来源:营养师张小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2:06 | 只看该作者
【广而告之】
(一)【主题】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20170504课堂笔记120张。
同步上传,欢迎指正!
【冬泳之家】鱼象鱼“空间相册”
http://www.wzdy.cn/bbs/home.php? ... orward=1&id=697
截止20170505-11:22,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课堂笔记
共有:62578 个文件。
海选精华,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新鲜出炉,先睹为快!
【中国军网】国防社区
(1)20161101【鱼眼防务观察】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39-5-1.html
(2)20161101【今日华夏沙龙】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10-1-1.html
(3)20161101【军情哥德巴赫】
http://forum.81.cn/detail-12247256-1-1.html
(4)20161229【鱼象鱼冬泳记】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13-1-1.html
(5)20161229【鱼象鱼游天下】
http://forum.81.cn/forum.php?mod ... 12248514#pid8696887
(6)20161231【鱼象鱼全媒体】
http://forum.81.cn/detail-12248557-1-1.html
冬泳之家【鱼象鱼新媒体】
http://202.107.218.137/bbs/forum ... id=70247&extra=
冬泳之家【鱼象鱼自媒体】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extra=page%3D1
佛教论坛【正阳发布】
http://www.shixiu.org/thread-224832-1-1.html

典藏影像,珍贵日志!
(1)【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2)【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敝人每日功课123(每月放生567元)
1+1+1+120=123
(1):每日默写《心经》一次
(2):每日临摹《兰亭集序》一次
(3):每日蒙山施食一次
(120):每日做电脑笔记120张
一朝翻开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日登上涅槃岸,当下舍弃般若舟。
感恩!

(三)【鱼象鱼热线公告】20170305正式开通。
TEL:0578-6952880(每天18:00--20:00不见不散)
学雷锋,好榜样。
鱼象鱼,开热线。
苦难是所学校,
禅心一片向阳。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天天面壁思过,戒酒断肉素食。
悉心钻研玄学,革心改面做人。
个中苦辣酸甜,诚愿大家分享。
热线开放时间,每晚六到八点。
感恩!

(四)【看破 自在】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恶道】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五)【天天纯素】素食是心的修行。
热烈祝贺20170331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大爱!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非荤,无奶类,无蛋类。
以五谷为主,少食多餐。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口齿愈加清爽。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鱼象鱼养生歌】纯素足眠,慈悲喜舍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感恩!

(六)【特别珍藏】鱼象鱼,“鱼丝”们都在等着你!
http://www.wzdy.cn/bbs/forum.php ... p;extra=&page=1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1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7-17 00:50 , Processed in 0.0790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