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躯丈量海峡 用热血成就梦想 -------2007年横渡琼州海峡纪实 本人简介:王二北 1970年生人 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泳龄6年 (一) 在2006年11月之前,横渡琼州海峡对我来说还是个想都不敢想的梦。我从2000年才开始接触蛙泳、自由泳,以前就是在河里无师自通练狗刨式。我们这个小地方没有正规游泳池,更没有正式教练,一切全靠自己摸索。先是跟在别人后面悄悄模仿;后经几位游友的热心指点;又找来不少碟片反复观看、思索、模拟练习;我还经常与其他游友互相交流切磋,泳姿、泳速和耐力都有大幅提高,5000米成绩是1小时40分。但和本次横渡的朋友比我就是个野游家。 06年11月,安阳的游友海豚鱼来周,我们到沙河里畅游切磋一番。闲谈中,海豚提起他05年横渡琼州海峡的事(当时27人,海豚第二个登陆),令大家敬佩羡慕不已。海豚趁机鼓动我参加,说:“你能行,依你的实力完全没问题。”周围的游友也都鼓励支持我。本来没有一点想法的我,为大家的热情所鼓舞,更为那神秘的琼海所吸引。---那可是所有游泳人的向往!心中的萌芽在几天的思索中渐渐长成大树,心中的热血液渐渐沸腾---报名!参加横渡! 琼州海峡两岸最短直线距离是19.5公里,一般泳程为26公里,每年5、6月为横渡最佳时期。它是世界上海流最复杂的地点之一,也是最适合横渡的海峡之一。 2004年,国际马拉松横渡竞赛在此举行,包括世界前20强的全部运动员无一通过;2005年,中国27名横渡队员26名横渡成功,1名队员离岸400米时遭遇恶劣天气,被迫强行起水。其中懒懒鱼以5小时50分钟创造了横渡的最好成绩。 现在横渡琼海已经成了让中国驰名世界的品牌。 11月时组织者蓝蓝的海(政委)已不接受报名,多亏海豚鱼与爱游泳的鱼的多方努力和积极游说,政委被我的行为所感动,才破例允许我参加。就是为了这帮朋友我也要努力,更为了猫发给政委的一句话:“给二北一个机会,也给周口的游泳界一个机会。” 这时我已从单位内退,为了横渡便暂时放弃其他的一切想法和事务,专心投入了训练。家乡的大沙河是最好的训练场地。没有教练我就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每天3000-5000米,每周1-2次一万,每月1-2次一万五,几乎从不间断。心里有一个固执的想法:只要游的多,游的时间长,海里终会能过去。4月开始每月至少1-2次13公里以上的泳练。长距离练习非常枯燥,几位游友经常陪我去。尤其是国强,延安,再远的距离他们都会全程陪游。 6月5日,我和轮子、土豆分别进行了万五测试,并互相通报了成绩,我是5小时33分,轮子居中,土豆稍后,各自相差了3、4分钟,万五测试要求至少在六个半小时内完成,我们都顺利通过。 (二) 7月6日: 乘坐大巴由周口→郑州 9时,与轮子土豆汇合 11时,乘机飞往广州,由于当时海南的台风影响到广州,被迫由广州再转机海口(海南的这次台风使海底的海蜇都浮出了水面,为第二天横渡海峡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是后话。) 晚6时,到达海口美兰机场。 还没踏进海口国际金融大酒店,就见到了提前一天在此等候的老朋友海豚,又见到了虽未谋面但心中已倍感亲切的蓝政委。组织人员热情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及统一的橘黄T恤一下让人感到我们就是一个大集体。政委是提前一个星期到的,与后勤一起为每个横渡队员分发统一物资:一面印着横渡队员名字的旗帜,渡海纪念T恤,泳衣,泳镜,七支进口能量棒及其他食品。 当晚,13名横渡队员全部到达。 (三) 7月7日: 上午9点30分,所有队员,护航员在会议厅听总导航讲解明日的海流图和潮汐表。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和全新的。认真理解并努力记着每个要点。 1.最佳入水点和起水点: 排尾角→白沙门,方向:北→南 2.最佳入水时间: 凌晨5点30分,此时入水海浪小,海流比较有利。 3.预计下午1时---2时可以登陆 最快者5小时30分,慢者7小时也可登陆。 4.沿途有3个航标灯,各船导航注意把握距离与海流变化。 5.途中有两个海沟,会有水母、海蜇出现,注意防范。 。。。。。。。。 下午3点,运动员和各自的两名护航员进行了沟通,并约定了水上交流及物品需求的各种手势。我们这次横渡严格按照国际泳联的规定执行:从陆地下水,从陆地起水,在水中不借助任何漂浮物进行补充和排泄。并有四名公证员全程跟踪见证,船只离人员至少5米。 4点半,集体聚餐。在鲤鱼红一声号召下,老少爷们齐刷刷脱去上衣露出健美的躯体,颇显豪情,相当震撼。 5时半,乘轮渡前往广州市徐闻县海安镇金陵酒店站在船头,迎着海风, 而海中飞鱼乱窜的奇观又令我们惊奇不已。大家一阵欢呼呐喊。就在轮船驶出海湾时,身后的一座宝塔旁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因为这塔就是我们明天的登陆地目标——海口白沙岛雷达警卫塔。有了如此美好的先兆,我对横渡更有信心了。 7时,贾博士分发安眠药,每人1/4片,我感觉心境平和,平时睡眠不错,没吃。安静入眠。 (四) 7月8日 —— 今日横渡 凌晨3点30分,被政委电话叫醒,大家匆匆用过早餐,在出口处领了自己的一些中餐食品后,开始集合出发。先分别乘坐摩的来到渔船码头,再乘坐渔船往下水点——排尾角。 到码头时仍是一片漆黑,码头密密的排着十几条船,趁这一点灯光我和两名护航上了一条船,并把标志挂上。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为每名队员配备一条道航船,每船都配有GPS,并各有两名救生护航员。我的两名护航员都是来自海南师生体育系的专业救生员,年轻、热情,但海上经验稍显不足。 换好游泳衣,抹上凡士林,便坐在船头静静的等待出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心中有些焦急。昨天导航讲解时提到:海中海流的方向是随时会变的。 大约半小时后,船队终于出发。原来有一位队员直到我们吃完饭还没起床,政委又去挨个房间找,因此耽误了时间。 十数条船乘风破浪,开足马力前进,船头上的标志旗迎风猎猎作响,直如一个小型舰队,巍然壮观! 约一个小时船到排尾角,海边礁石多,船不能靠岸。按规定,我们要从陆地走到水中才有效,于是大家弃船。在政委的带领下上了一艘快艇,把我们带到礁石边的陆地。大家小心的站在礁石上,一字排开,面对大海,随着政委发出呐喊:我们一定要横渡琼州海峡!用身躯丈量海峡!让爱心关爱社会!”这是本次活动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