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李飞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惜别渔夫 ——写在鸭绿江渔夫移居他乡之时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2-19 22:15 | 只看该作者

小李飞刀及各位泳友:大家好!

    读了小李飞刀为我送行的配乐诗以及大家的复贴,我被大家那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虽然我们素昧平生,可冬泳网这个平台把全国的泳友连接到了一起,大家彼此就象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我真的舍不得这个群体。

        谢谢你!谢谢各位泳友!虽然我即将远涉重洋,但心还和大家在一起。在那里我可以继续上网,继续游泳,也会不遗余力地宣传冬泳网!

        再一次感谢!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23:04 | 只看该作者

听见了吗?朋友,那苍凉婉转的歌声,就是从我的心底流淌出来的啊......

我是一名80年带的军人,愿我标准的军礼,伴随您一路平安!一帆风顺!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22:55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鸭绿江渔夫:

    您好!是的,也许您不知道,您那独特的忧郁的眼神,真的是如我所说。虽然我们没有直接的沟通,但那双忧郁的眼,带给我的,却是那么多的享受!就是悲伤,也是别样的投入。您的文笔实在是优美!对冬泳的赤胆,对丹东的爱,透过您的笔尖,汩汩而出。

    谢谢您带给我们太多的享受!祝愿您在大洋彼岸,过的舒心!美满幸福!

    期待您更多的美文!

    一路顺风!我的朋友!



src="http://oldkids.com.cn/main/media/music/gmlg/tl.mp3">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09:29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母亲

                                             作者:鸭绿江渔夫

 我出生的时候,妈妈在部队。当时是抗美援朝战争,丹东地处中朝边境,经常遭美军飞机的轰炸。妈妈说,我出生的第二天她就抱着我钻防空洞。后来我在《丹东市大事记》上得到了证实。“ffice:***rttags" />1952711,美机8架侵入安东市上空滥施扫射,陈北辰市长率安东市各界人民慰问团慰问负伤人员及死伤人员家属”。这次轰炸就发生在我出生的第二天。

 

 也是因为这场战争,我没吃几天我妈妈的奶水,就被送到了农村奶奶家里。是奶奶用米糊糊把我喂大的。我在农村一住就是9年,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

 

 这期间有很少几次回城。记得小时候一次到部队,我看见部队的战士用铁锹在大饭锅里搅拌,用铁锹炒菜。看到这个情景,我就不吃那里的饭了。我在农村,铁锹都是挖土拣粪用的,他们却用来做饭炒菜,我以为会很脏,所以不吃。

 

 再回城妈妈就已经转业到了工厂。妈妈带我到工厂里去玩,那些叔叔阿姨逗我说:“屯老两来啦”。我不懂“屯老两”是什么意思,就小声说:“俺不叫这个名”。后来才知道“屯老两”是北方城里人对农村人的一种稍带有一些贬义的称呼。我觉得自己也是农村人,所以从来不这样称呼农村人。

 

 我小的时候和母亲不是很亲,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她没抱过我,即使偶尔回去,妈妈要抱抱我,我也拒绝不让她抱。我没觉得妈妈是最亲的人,因为我是奶奶带大的,和奶奶最亲。每次回城小住我都不习惯,都闹着要回到奶奶家。无奈他们就又把我送回去。

 

  1960年我9岁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也就是后来人所说的“低标准”时期,农村里生活很困难,爷爷奶奶把我送回了城里。来到城里也吃不饱饭,母亲把她和爸爸的工资都用来买吃的,尽量要让全家人填饱肚子,还要接济农村的爷爷奶奶。即使这样全家人还是吃不饱饭。连家里的衣服也拿出来换吃的了。

 

 再后来发展到吃代食品,就是用榆树皮、柞树叶子等东西粉碎成面状,上锅蒸熟了来吃。当时把这些代食品叫做“淀粉”。那些东西我现在想起来身上都会打冷战,太难吃了。尤其是柞树叶子淀粉,做出来是黑色的,又苦又涩,不但难吃,吃了还便不出来。别提多遭罪了。母亲尽量把粮食让给我们吃,她自己吃淀粉。

 

 工厂里偶尔会发一张馄饨票,星期天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乘公交车坐五站,在劳动宫对面的一个馄饨馆里,可以买上一碗馄饨。妈妈看着我和妹妹把这碗馄饨分着吃下去,再领我们坐公交车回来,她却什么都没吃。

 

 我回到城里以后继续上小学,当我有了一点阅读能力的时候,妈妈就让我有计划的看课外书。她让我看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还陆续看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高尔基的《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等。从此我有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她也从来不检查我的作业什么的。她注重我的品行,要求我做人要诚实,要能吃苦,要帮助别人。

 

 妈妈自己只读过四年小学,后来因家境不好就辍学到工厂里当了童工。1945年大连解放,18岁的母亲参加了解放军。转业的时候,安排她做工会工作,她感觉自己文化程度低,主动要求去检验科当了一名检查员,一直作到退休。

 

 妈妈是个很慈祥的母亲,他性格温和,说话慢声细语,与工友和邻里关系都非常好。妈妈也是个很严肃的母亲,也许是在部队养成的作风,她很有原则性,对错误的事情她又会不客气地进行批评。母亲非常勤劳。白天工作,晚上回家还要操持家务,劳碌了一生。母亲十分俭朴,她一生都没有几件很像样的衣服。她总是替别人考虑,吃最不好的,穿最不好的。

 

 我在家里待了6年就赶上了文革,学校停课了,我就又回到了奶奶家。1968年我回学校复课不久即下乡插队了。那年16岁。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并不打怵下乡,高高兴兴地整理行装,就象要放飞了的小鸟,要到广阔天地去翱翔了,很兴奋。

 

 临行前,妈妈去学校送我,她摸着我的头哭了。妈妈是从炮火硝烟走过来的,她是个很坚强的女性,我从来没看见过她流泪,这是第一次。我说:“妈妈,你怎么哭了”?妈妈说:“你太小了,妈妈不放心你”。我说:“没事,你放心吧妈妈”。扭头上了大卡车。

 

 卡车开动了,妈妈站在人群里向我挥手。妈妈的身影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四年以后,我从农村抽工回城,又和母亲一起生活了6年就结婚独立生活了。屈指算来,我这一生和母亲一起生活了12年,可是母亲却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在我们兄妹当中长得最像我母亲,性格也很相识。母亲外柔内刚,性格非常坚强。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遭受了迫害,母亲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生活上精心照顾父亲,精神上给他很大的鼓励。

 

       记得一次我们学校到我父亲工厂的俱乐部开会,没想到俱乐部里的墙上贴满了打倒我父亲的大字报。我在当时觉得无地自容,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回到家里我就要搬到学校去住。母亲对我说:“我最了解你爸爸,他没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你不用觉得丢人”。母亲这种坚强的性格,也使得我父亲能经受住10年浩劫的煎熬,度过了那次难关。

 

       我从农村回城分配当搬运工,按父母的社会交往完全可以托关系帮我找个更好一些的工作,可他们没这么做。母亲对我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积极肯干认真去做,年轻人出点力、吃点苦,没什么坏处。我安下心来当装卸工,工作的第一年,我就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第二年就被提拔担任了工会主席。后来工作有过很多次调动,我做任何工作都积极肯干,吃苦耐劳,工作都很出色。

 

       父母退休后的生活安逸平静,我工作总是很忙,只是在星期天回家看看他们。1993年,我发现母亲开始消瘦。我说:妈妈,我怎么看你瘦了?她说:大夫把我剩下的8颗牙都拔了,准备重新镶。满口没有牙,吃东西也不行,大概是这个原因。我听她解释也信以为真,嘱咐她多吃点软食和流质。

 

 后来父亲对我说:****她最近浑身无力,总是躺着。你们回来了她有说有笑的,起来给你们做饭吃,不让你们看出她身体不好,怕你们为她分心,等你们走了,她就又躺下了。这时我才感觉到问题不像是拔牙那么简单。因为母亲从来都闲不住,在家里一天到晚也是做家务,从来没有白天躺着的时候,于是马上送妈妈到医院检查。

 

 医院发现她严重贫血,收住院,其他待查。大连的表姐听到了母亲住院仍没有确诊的消息,赶过来把母亲接去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到大连的第三天晚上,我接到电话,说母亲肠破裂,已经在做手术,病危。我急忙拉上父亲和妹妹开车往大连赶。心急如焚,一路狂奔.车快到金州的时候我发现弯路点刹车,车速太快,路面有水,车掉屁股横着冲出了路基,幸好前轮被一颗树挡住没翻。喊当地的村民把车帮我推了出来,还好,车还能开。我又开着车继续赶往大连。这是我开车近30年唯一出的一次车祸。

 

 母亲被确诊是晚期肠癌造成侵润性肠破裂,医院切除了一段小肠,做了吻合手术,因为癌细胞已经大面积转移,不能做其他处理。只能缝合刀口,保守治疗。母亲出院后接回丹东静养了一段时间,我们也精心护理她,身体恢复的还不错。

 

  8个月后,母亲再次急腹症送医院。临上手术台前,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这次手术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危险,你有什么要嘱咐我们的话就说说吧”。母亲说:“我有病期间你们兄妹都这么孝顺,把我护理的这么好,我很感谢你们。这次就是死了,我也含笑九泉了。你们照顾好你爸爸,我就放心了”。

 

 再次手术发现,母亲的盆腔已经被癌细胞侵润的粘连在一起,只好做了结肠改道手术。从腹部造了一个瘘道排便。我们兄妹四人及媳妇、女婿每家一天一夜轮流护理母亲。癌症后期非常疼痛,母亲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我们看着她疼的浑身冒汗却不吭一声,心里像刀割的一样难受。

 

 癌细跑终于侵入了大脑,母亲陷入了深度昏迷。弥留之际,我们守候在母亲的床边66夜,1994512日凌晨,我的母亲走完了她68年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我们。

 

 今天是母亲节,也是母亲离开我13周年的日子,我深深地怀念我的母亲。我含着泪水写这篇短文,以寄托我对母亲那份永远的思念。虽然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果告慰母亲,但我遵照母亲的教导,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没有做愧对母亲的事情,我想母亲会含笑九泉的。

 

                                       (写于5月13日母亲节)




母亲在部队的时候


http://www.china-ws.org/BBS/ShowPost.asp?id=33274

 





[此帖子已被 小李飞刀 在 2008-2-20 13:51:36 编辑过]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09:20 | 只看该作者

                                               朝鲜姑娘

                           ——摘自鸭绿江渔夫的《虎山长城》

      沿着虎山长城可以直上到虎山顶峰。山下是清澈的鸭绿江。对岸就是朝鲜。山脚下有一片很大的江心岛。这片江心岛过去也是中国的,1962年中朝两国签定了《中朝边境条约》,我国将鸭绿江中44个江心岛全部划分给了朝鲜,虎山对面的江心岛就成了朝鲜的领土。由于这个江心岛和我们这一侧的岸边只有一条小河沟隔开着,这条小河一步就能跨过去,因此就形成了两国国界一步跨的奇观。

照片最下方的河沟就是国界
  从长城下来,顺着山坡往下走,就来到了"一步跨"。这面通常没有士兵站岗,而对岸的朝鲜则经常有民兵在站岗。现在的江心岛上住着几十户朝鲜居民,他们除了平时种地以外,还要轮流值勤。蹲在对岸的两个朝鲜民兵用中国话和我们打招呼,我们把自带的矿泉水送给他们,他们还不客气地向我们要香烟。我们就各自站在"一步跨"的两边,相距不过一米的距离互相交谈。由于长期在这里和中国人接触,对面的朝鲜民兵都会说简单的中国话。但是国界就是国界,任何一方绝对不可以跨过这条小河的。

  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江心岛上有一个朝鲜姑娘,在值勤的时候认识了虎山的一个小伙子。他们相爱了。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那个朝鲜姑娘不记后果毅然跨过了"一步跨",来到了小伙子的家里,和他成了亲。为了躲避追捕,他们双双离开了虎山,躲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一个农村,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好景不长,朝鲜通过外交途径要求把那个姑娘引渡回国。


  我们国家的边防部门根据两国的协定,把那个姑娘送回了江心岛。在我们边防人员还没有离开的时候,就发生了惨不忍睹的悲剧。在朝鲜,跑到中国来就是叛国罪,而叛国就要被处以死刑。狭隘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变的非常残忍。他们把那个姑娘的双手用铁丝从中间穿过去,再用铁丝穿过锁骨,绑在树上,就当着我们边防人员的面严刑拷打她,然后就枪毙了那个姑娘。后来,姑娘的家人也从岛上失踪了,他们也逃脱不了厄运。由于这种残酷的法律,所以尽管朝鲜的自然灾害饿死了许多人,可是没有谁敢跨过"一步跨"跑到中国来。小伙子不知道姑娘已经死去,还经常徘徊在一步跨的岸边上,他期待着姑娘能再一次跨过来,回到他的身边,可是这一天终于没有到来。

朝鲜那面有人正在劳作
         站在"一步跨"上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国土的概念。咫尺之遥就是另外一个国家,而那里有另外的法律,那里的人民必须在那种法律的约束下生活。我们会为那个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朝鲜姑娘而悲伤,为她们不能逾越这道鸿沟而感到无奈。也会庆幸自己现在生活在中国而不是朝鲜。而我更期待有一天,世界大同,没有什么国界之分,人们可以自由往来,全人类都过上一样的自由幸福的生活。

fficeffice" /> http://www.china-ws.org/BBS/ShowPost.asp?id=51475#

 






[此帖子已被 小李飞刀 在 2008-2-21 7:28:23 编辑过]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08:46 | 只看该作者

啊,终于找到了鸭绿江渔夫的《鸭绿江断桥》的地址。全文见:

http://www.china-ws.org/BBS/ShowPost.asp?id=51363

27#
发表于 2008-2-20 12:37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母亲”和“朝鲜姑娘”,朴实无华,有血有肉,真情实感,震撼心灵!

         这就是“渔夫”版主注册登录中国冬泳网一年多来的行程轨迹和品格写照的一个侧面!

         这里,他要告诉人们的是,伴着泪水涌流的“人间真爱”

         ----圣洁的母子之爱,清纯的男女之爱!

        它们曾经感动过大江南北,关里关外的----泳者玉龙、靓菊、侯哥、大海的风帆、晨泳、傲雪寒梅、畅游白令海峡、冰团战友、江湖散人、安安6652、小舟、美丽水晶、清请明月、小李飞刀、实在凶人、娃娃鱼、兔宝宝、雪中风采、偶然、草原……曾经荡涤了多少人的心灵,陶冶了多少网友的情操啊!

       “渔夫”在过去的400个日日夜夜里,登录上网,管理专区版面,达490多次,日均一次还多;发表如上面列举的有价值的主题文稿279篇,几乎是篇篇认真撰写的回复短文757篇,两项相加日均近2.6篇。

        他默默地、毫不张扬地、一无所求地为丹东冬泳人奉献着,为中国冬泳人奉献着,为中国冬泳网奉献着!为“全民健身”奉献着!

        难怪在他即将于7天之后----2月27日跨洋过海远赴新西兰时,会有这么多泳友网友依依惜别,倾诉衷肠!

        这件事,对于中国冬泳网来说,又是一次不大不小的震撼!

        深信此事会为中国冬泳网带来一次文化品位与和谐真情的升华!

        在此,再次真诚祝福“渔夫”远居新西兰幸福安康!今后常在网上沟通交流!

 

        同时,谢谢“小李飞刀”等网友的辛苦转帖!

28#
发表于 2008-2-21 06: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飞刀转鱼夫两篇帖子,真的好感人啊!难怪你能写出那么发自内俯的心声。

  祝鸭绿江鱼夫万事如意!常回家看看,家乡的朋友想念你!

29#
发表于 2008-2-21 16:3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泽雅[/B] 发表:        这是小李飞刀封笔出山的第一帖,思友之情的滋味是什么样的呢?楼主的笔下道出了内心的感慨,再配上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往日画面历历在目,随着感情的真实暴露,泪水模糊了双眼......真是思友恋情的好诗啊,感动着!
30#
发表于 2008-2-24 22:15 |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8-2-27 04:35 | 只看该作者

飞刀的惜别,渔夫的忧郁,泳友的不舍,无不令人感动!

渔夫将要启程,祝您平安幸福!



[此帖子已被 菊香子 在 2008-2-27 4:36:45 编辑过]
32#
发表于 2008-2-26 21:17 | 只看该作者

“渔夫”明日启程,

祝您一路顺风!

来日网上相会,

再听“小李”歌声!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21:58 | 只看该作者
在我敬爱的老师龙老先生休假之时,刚从前线归来的飞刀来不及为老师准备什么。于是,翻箱倒柜,找到了过去为丹东专区版主送行的帖子。以此权且算作给敬爱的恩师的饯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24 22:30 , Processed in 0.0537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