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统古村落—乳山东尚山村(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6-9 21: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老槐树向西走出来,就到了古庙“栖云寺”遗址,村民们说,文革时期给拆了。
古庙遗址前面有座碑,走近前看,是光绪年间的。
到了这里,那位村民说,要回家吃饭去了,还问我吃不吃饭,我说带着面包呢,我俩就分手了。
这条公路沿着河从村西南北穿过,河岸、河道整理得很规矩,河西岸新盖了一片民居,东尚山村的规模扩大了,几乎与中尚山连上了。
河岸两侧绿树成荫,杨柳依依,风景秀美,古村焕发着青春的气息。
回头看到一位村妇在下河的台阶上洗衣,我才注意到沿河像这样的台阶不少,看来,当初在治理河道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村民用水的需要。
现代人用棒槌洗衣的不多见了,我问她能把衣服洗干净吗?她回答没问题。我看到顺水漂浮的泡沫,“污染”两个字立刻浮现在脑海,如果家家都这样洗衣服,下游用水浇地岂不都饱含了化学成分?
在我的右前方有个高坡,上面有一个院门和一栋现代建筑,一条步道有栏杆围着,之字型通到了上面。
下面空地上有一个大石头和三个石碑。大石头上面写着“历史名人刘勃”。
距山菊花拍摄点处有刘勃故居 。刘勃(1880-1959) 原名玉亳,别号飞帘居士,祖居尚山村(今属乳山县),家道富裕。刘勃是胶东著名书法家,建国后在烟台市文史研究会工作,1958年退休还乡,次年病逝。遗作有《扪虱丛谈》、《沧桑回顾录》、《戎马春秋》、《字说》等。
中间的石碑是光绪十五年立的,还是敕封的,上有“圣旨”俩字。左右两块是民国时期立的。
我顺路到坡上一看,大门锁着,门口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乡村记忆馆”,估计展览有当地的民俗用品。
站在高坡上看河道两侧的街景。中午时分,艳阳高照,街上没什么人了,只有河道里的这位村妇还在洗衣。
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尚山的村口了。
下来后,沿着河边公路再次进老街区,去看没有到过的地方。
这是公路与村边形成的一块小三角地,一处老房在院内的树荫下,有一种古朴的意境,它的东侧是一条南北向老街区的胡同。
从这里向东走,都是老街区。
在它的前面有一条横向的老街区街道,这栋经过改造的老宅,别具一格。
这条街道的南侧也有一条小溪流,南岸的房舍像江南水乡的建筑,在石头砌成的岸上直接盖房了,房脚、岸边时常看到一棵棵野生的大樱桃树,虽未成熟却也硕果累累,看来,这里的樱桃就跟酸枣树一样,不怕酸,您随便吃。
在去看老槐树的路上,看到了村内这个立着的石碾,从这条路进来,还正好走到了这里。
碾盘下有八卦门的字符,我想,这可能是碾药用的。因为一进村时那位村妇说那个高坡上有药材,这里又有这种石碾,应该是干这个用的。
这里的许多老宅都挂着锁。
这条小溪上横跨多座小石桥。
从桥的南边过来沿溪流北岸向东走,就要穿过这间玻璃房子。估计这座玻璃房子是为了打造古村景点而建的。
从这所玻璃房子的旁边院里颤颤巍巍的出来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挪的走进了玻璃房里,坐在长椅上休息。
老人也84岁了,面色还不错,腿脚不行了。
从这所房子里出来,又到了刚来时的那座石桥上,等于我在老街区这边转了一圈。
中午了,我把车开到河边一个树荫下,在车上吃点干粮,就去中尚村和西尚村了。
中尚村很小,顺着河边路从村前经过,看到村西这边也有些老房子,就下去看了看。
村的西南角是块水泥铺成的空地,晒着一片玉米。西侧是村里的健身区,有那种常见的街头简易器材,右边房后背阴处有人说话。
一位老人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聊天,那个孩子看上去有点弱智。
村里的老房子建筑款式和格局和东尚山没有区别。街道也是石板铺成的路。
老房子上都是铁将军把门,无人居住。
顺着这条横着的路往上走,碰到一位“全副武装”的妇女扛着梯子拿着桶,她说是去地里给苹果树疏果。
山坡上,外边看着古朴的民居都荒废着,野草长得有多半人高。
中尚山村本来就不大,新房都在东半部,西边的老房我很快转完了,就又往西尚山村走。
从西尚山村前一过,看到的都是整整齐齐的民居,没什么老房子,只在村西看到了这个有历史痕迹的一面墙。
当我正准备离开的时候,那位中尚山的妇女扛着梯子也走到了这里,她告诉我说,下面还有一条瀑布。
这条瀑布就是从东尚山村里流过来的那条溪流,从这里下山形成这样一条“瀑布”。不管怎么说,也是山里一景吧!路边上还真有一个停车场,一棵大树下,一对威海过来的夫妇正在用午餐,也是出来郊游的。
我把导航定在东垌岭村,网上说那里也是历史文化名村。继续顺路走到下石棚村,觉得这个村子风景真是秀美。
停车一看,河道中也有一位村妇在洗衣服。河道上,巨石裸露,河水奔腾,又有一种野性的美。
从东尚山那位在河道洗衣服的妇女手中流下来的洗涤泡沫,到了这里已经没了踪影。
走到村子的中部和北部,分别有两个漫水桥,现在并不是雨季,可山上的水非常丰盛,看来这几个小山村,人杰地灵!回到家在百度上看到,下石棚村,也是传统古村落。不留遗憾,没有下次再去的动力。
上308国道之前,看到了马石山烈士纪念馆的路标,两公里多的路程,一路上山。到了以后发现纪念馆规模不小,但是都锁着门。干活的民工说,下面有服务员,可能是人家午休吧,好几拨的游客来了,没人接待。
山东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建了不少,反映了当地党和政府不忘初心的举措,但是感觉配套工程和全面教育还需要综合规划和提高。
纪念馆前有高射炮和山炮等重型武器展示,提醒人们过去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站在马石山烈士纪念馆前向下,看看我走过的路。
下午3点多到了东垌岭村。整个村子一排排的农舍整齐划一,街道也干净整洁。不得不说现在的农村,都是新瓦房、柏油路,脏乱差的环境基本消失,家禽家畜满街跑的现象基本没有,好像饲养家禽家畜的很少见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见此情景,决定不看了,打道回府!
东尚山村被省政府列为胶东地区最美的传统古村落,名副其实!这里陈列的街区和建筑,基本原汁原味,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走马观花、浮皮潦草的看了一遍,只当是趟趟路子,有空再过来品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崔大嘴 +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6-10 15:07 | 只看该作者

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6-11 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18:2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大嘴老弟的支持鼓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崔大嘴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6-12 18:53 | 只看该作者
绿水青山13 发表于 2020-6-11 18:23
感谢大嘴老弟的支持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09:59 | 只看该作者
崔老弟辛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崔大嘴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6-15 0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 01:04 , Processed in 0.04784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