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9 22:59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4-6-11 19:46 编辑
2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4:37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4-6-12 14:39 编辑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2014-5.10-27环青海湖暨青陕晋骑游 577.jpg (140.75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11/200241uzx6s5vlxss0lu1u.jpg
2014-5.10-27环青海湖暨青陕晋骑游 571.jpg (119.5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11/2002415w5o50tmoa99tb3b.jpg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4:47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4-6-12 14:47 编辑
令人眼前一亮的西安大雁塔文化中心广场景观,规模宏大,设施远比20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的之地。古老的大雁塔,以浓厚的文化底蕴为基垫,焕发了新的生机,为世人所瞩目。 2014-5.10-27环青海湖暨青陕晋骑游 552.jpg (137.5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11/202817dg1hgffw1e1md8d8.jpg 2014-5.10-27环青海湖暨青陕晋骑游 551.jpg (135.79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11/202817lwlq4fzyzf3n0xfh.jpg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4:58
子牙老文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4:59
陈白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5:02
小老韩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5:04
子牙老韩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5:16
骑车照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5:18
2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5:29
遗址留影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5:31
2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6:15
2014.5.18 西安,晴朗、气温30度
今天的西安天空晴朗,但是气温突然升高,体感很热。为了细致的观光旅游,观赏祖国的大好江山、了解祖国的文明历史,我们选择了当地的旅行社的向导讲解,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历史。华夏古国的灿烂文明和文化底蕴,令国人、乃至人类的震撼------。
半坡历史遗址博物馆简介: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
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2014-5.10-27环青海湖暨青陕晋骑游 578.jpg (141.04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12/160603z2fwc99me9bn4mmm.jpg
2014-5.10-27环青海湖暨青陕晋骑游 579.jpg (120.26 KB,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12/160603dj4s7bh88yyny5n6.jpg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6:16
半坡遗址(现场)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6:17
3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2 16:18
4
1245
发表于 2014-6-12 18:39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20 20:10
2014.5.21
清晨6:00出发,自大荔——合阳67Km——韩城市50Km,全程117Km。在国道G108的合阳段行驶,其中有约10KM的路程是下坡,是多天来难得的怡享之路——爽!有一楹联曰:
上联:九弯三转十千米,险!
下联:四友一心万轮行,甜!
感慨之时有诗一首:
青陕晋骑行骑行爬坡似蜗牛,放坡滑行乐悠悠。祁连秦川凭我走,老朽圆梦雄赳赳。 21/5—2014(甲午年四月二十三)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20/161801cvf3iwwfx4jf1fcj.jpg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3 19:47
1245 发表于 2014-6-12 18: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快乐分享!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3 23:21
本帖最后由 天津子牙河老韩 于 2014-6-13 23:24 编辑
骊山兵谏亭(历史事件—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蒋介石置全国民众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呼声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并亲自跑到西安督战,兵分四路欲一举消灭我驻陕甘宁将北上抗日的红军。这无疑加剧了国民党内部抗日派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蒋介石的矛盾。张、杨多次进谏无效。为民族大义,为国仇家恨,张、杨联手发动兵变。 12月12日凌晨,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下榻于华清池五间厅的蒋介石被枪声惊醒,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后窗仓皇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蒋介石藏身处十分险要,一条狭长的几乎直上直下的石缝,如今也只有年轻人能攀着固定好的铁链子气喘吁吁地爬上去,上面的洞不过是石壁略凹进去一点,勉强能立人。很难想象当年45岁的蒋介石,穿睡衣、拖鞋(有一只早跑掉了)在寒夜里怎么跑出这么远的路,爬上这么险的石缝。这一天对蒋介石而言,当是平生最痛苦、最耻辱、最恐惧的一天,但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却是一个永载史册、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转折点。
“西安事变”在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多方周旋下得以和平解决,由此促成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使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八路军)获得迅速发展、壮大的最佳契机,最终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登骊山兵谏亭,人们缅怀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亦对此亭数易其名而感慨系之:该亭始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为蒋介石歌功颂德);解放后,更名为“捉蒋亭”,个中的春秋笔法颇值得品味。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再次易名为“兵谏亭”,并恢复国民党政要当年题词的摩崖石刻,客观再现那一段历史。
http://bbs.china-ws.org/data/attachment/forum/201406/13/2252317ftcfnmpzy7lf2t4.jpg
天津子牙河老韩
发表于 2014-6-13 23:25
2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